卫辉公安:警务创新提效能 凝聚民力护平安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敬言

2025-10-24 08:46:00

  □敬言

  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公安机关如何担当作为?卫辉公安这样作答:从联训联勤联战到无人机巡防,从义警队伍不断壮大到“四级会商”机制成效凸显,一项项创新举措为基层高效能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区域联动,激活警力“聚合效应”

  “以前遇到突发警情常‘顾此失彼’,现在有了中心派出所统筹,警力‘攥指成拳’,处置效率大大提高!”谈及东部中心派出所带来的变化,后河派出所所长李永强深有感触。卫辉农村区域广阔,后河、李源屯、庞寨、上乐村4个派出所此前各自为战,受限于警力分散、装备不均,面对跨区域警情时往往反应滞后,成为基层警务的“痛点”。

  为破解这一难题,卫辉市公安局按照“区域联动、资源整合”的思路,组建东部中心派出所。选址上,以交通便利、硬件基础好的李源屯派出所作为中心点,辐射周边3个派出所;机制上,推行“信息、指挥、警力、装备”一体化建设。李源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统一调度4个派出所的警力,实现“一处有警、多所支援”,信息平台实时共享案件线索、人员动态,装备资源按需调配,让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等设备“流动起来”,最大化发挥效用。

  如今,东部中心派出所已形成“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联训联勤联战模式。4个派出所的民警集中开展应急处突、纠纷调解等日常训练,开展联合巡逻,遇到复杂警情,各派出所分工协作,实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智慧巡防,“空中警务”破解拥堵难题

  “以前周五接孩子,在学校门口堵半个多小时是常事,现在不到10分钟就能开车离开,太方便了!”9月30日下午,在卫辉一中新校区门口接孩子的张先生对眼前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赞不绝口。

  卫辉一中新校区坐落于市区西部,每到周五下午,近万名学生集中离校,接送学生车辆、社会车辆交织,校门口附近的两条主干道常拥堵不堪。卫辉市公安局瞄准这一“堵点”,经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空中喊话+地面分流”的立体化巡防模式。

  每周五下午4时起,警用无人机会准时升空,在学校周边主干道上空巡逻,通过高音喇叭循环播报停车指引。同时,路面交警、巡警分成多个小组,在学校周边主要路口、路段开展疏导:在远端,民警引导过往社会车辆绕行,减少车流汇入;在近端,民警逐一提醒接送车辆即停即走,避免长时间停留。如今,学校周五离校时段的交通拥堵时间从原来的1个多小时缩短至20分钟以内,未发生一起因拥堵引发的交通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空中警务”已融入卫辉公安治安防控、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无人机不仅能喊话,还能传回实时画面,指挥中心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统筹部署警力,真正实现‘精准治理’。”卫辉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队长郭艳锋说。

  群防群治,“卫辉义警”凝聚守护合力

  “院墙加宽3厘米,两家握手言和”,卫辉市孙杏村派出所调解室悬挂的一面锦旗背后,藏着基层治理的“民力密码”。

  今年9月,孙杏村派出所辖区群众陈大娘与邻居因共用院墙问题发生冲突,民警多次调解未果。“农村矛盾纠纷往往掺杂复杂人际关系,单靠民警很难彻底化解。”该所所长史红利决定邀请村干部、村里威望高的老党员一起参与调解。

  调解先从邻里情说起,老党员李大爷说:“远亲不如近邻,为了3厘米院墙伤了和气,不值得!不如各退一步,院墙加宽重砌,既解决问题,又能修复关系。”经过3个多小时劝导,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院墙重砌那天,陈大娘和邻居主动握手,多年的疙瘩就此解开。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卫辉市公安局在全市13个派出所推行“一所一特色”群防群治模式:城区派出所联合商家成立“商圈护卫队”,顿坊店派出所发动社区大妈组成“关屯大妈”安全宣传志愿队,上乐村派出所发挥乡贤力量组建“金银铜牌调解员”队伍……这些志愿力量共同组成了“卫辉义警”。今年以来,“卫辉义警”累计参与巡逻防控2000余次,参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

  卫辉公安还创新建立“四级会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一级会商由社区民警牵头,聚焦纠纷源头抓预防;二级会商由派出所教导员组织,研判风险隐患重防控;三级会商由派出所所长负责,对复杂纠纷挂牌督办;四级会商由市局分管领导统筹,聚合司法、民政、乡镇等力量,合力破解“疑难杂症”。今年以来,通过该机制化解疑难矛盾纠纷120余起,化解率达98%。

  护一方百姓,守一方平安。在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卫辉公安不断探索,用行动书写着守护安宁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