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中国鞋都”迸发“新”活力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甄林 冯阳

2025-05-22 09:32:54

睢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鞋企内的智能化生产线。

  □甄林 冯阳

  5月19日,位于商丘市睢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工人们熟练地进行裁剪、缝纫、包装等,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械臂精准作业,与人工协同配合。一双双款式新颖、质量上乘的成品鞋不断下线,装箱后准备发往各地市场。

  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由中乔集团投资建设,目前在睢县拥有3条智能自动化生产线、10条成品鞋生产线和8条鞋底标准化生产线,具备年产500万双运动鞋、1000万双鞋底的能力,年产值达5亿元。

  在睢县,像中乔体育这样的制鞋、鞋材及工贸企业等制鞋产业链在链企业共有618家,年产能3.5亿双,年产值近200亿元,配套能力达90%以上。睢县已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且极具规模的制鞋产业生态体系,在全国制鞋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擘画蓝图 瞄准发展制鞋产业

  2011年,睢县突破传统发展思维,打破依托农区资源发展工业的局限,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在本地尚属空白的制鞋产业。这一产业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候鸟经济”的特征,而睢县果断决定要走出一条“跳出睢县、放眼全国”的发展道路。

  当年,睢县成功签订第一份制鞋项目合同,迎来第一家鞋企——嘉鸿鞋业落户,并建成第一座鞋厂,就此拉开了制鞋产业发展的大幕,同时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创鞋都”的长远发展规划。

  2014年,当睢县得知浙江温岭的制鞋企业因用工、用地等制约,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消息后,迅速行动,组建了50个招商小组奔赴温岭开展招商工作。与此同时,紧急建设园区孵化基地,吸引小微企业“抱团”入驻睢县。

  2017年,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区内3000多家制鞋企业面临外迁,睢县大胆探索“拎包入驻”模式,集中财力建设4层标准化厂房,打造雄安制鞋产业园和三台制鞋产业园,成功承接了雄安新区210多家制鞋及配套关联企业。

  此后,特步、足力健、李宁、中国乔丹、鸿星尔克等众多知名品牌纷纷入驻睢县,睢县制鞋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的重大转变,形成了强大的集群集聚发展效应。通过举办全国鞋类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中原鞋都国际鞋业高峰论坛,引进深慧视制鞋机器人工厂等,汇聚了大量鞋业精英人才,为睢县制鞋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优化环境 培育鞋业发展沃土

  “在睢县,公司从签约到入驻、投产,仅用了70天,创造了集团公司自创办以来的新纪录。”中乔体育项目负责人邹银芳介绍。

  为了让制鞋企业和产业工人能够顺利入驻、安心留下并扎根发展,睢县推行“1+X”工作法,全面落实一个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班子推进、一站式办公、一抓到底的项目服务机制;全面推行“首席服务员”和“13710”机制,为企业提供从基础设施建设、证件办理到招工等全方位服务;建立返乡创业园,吸引资金、人才回流,企业回迁;为企业工作人员提供住宿、子女就学、技能培训等36项政策福利,以及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等全方位保障。

  随着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鸿星尔克从建设到投产仅用45天,福盛鞋业只用了25天,睢县速度不断被刷新。通过弯道超车、筑巢引凤、腾笼换鸟、土地整备、拆迁安置、亲情服务等一系列举措,睢县为制鞋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优质的环境。

  科技创新 打造制鞋产业全生态链

  睢县紧紧围绕“一链两长四图谱六清单”,持续推进制鞋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促进制鞋产业聚链成群。其中,“一链”即制鞋产业链;“两长”即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理事长;“四图谱”涵盖制鞋产业图谱、招商产业图谱、品牌鞋分布图谱、产业人才图谱;“六清单”包括制鞋产业链重点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重点园区清单、重点创新平台清单、补短板清单和重点事项推进清单。

  产业链链长由县级领导担任,按照“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名科级干部、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协同推进产业链发展。业务支撑部门则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名科级负责同志、一名股室负责同志、一个工作方案”的模式,建立日常支撑服务机制。同时,睢县建立链长制决策咨询体系,借助省内外研究机构和智库的力量,分析产业形势,把握行业动态,细化发展举措,形成强大合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

  睢县还多次围绕制鞋产业链中的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以及知名品牌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对接深慧视等制鞋产业链条企业,不断提高招商的精准度。加快产业科技融合,深慧视为中乔体育、鸿星尔克等10余家企业量身定制智能化制鞋生产线;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为睢县制鞋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按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培育思路,对企业营收、税收、用电量等情况进行监测,重点培育制鞋工贸企业。

  “前期智能化改造主要依赖进口设备,一条自动化成型线造价高达1400多万元,不仅成本高,维护也困难。”邹银芳介绍,睢县引进联想集团深慧视5G智能制造项目后,其生产的5G智能化生产线比意大利设备更先进,而且能够根据各鞋企的需求进行定制,安装一条生产线仅需500多万元。

  此外,睢县成立了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十条意见》等文件。按照“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的思路,对成长性好、产业链条长、示范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梯队培育、跟踪服务,并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财政奖补力度,开启“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投融资机制,对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等给予奖励。

  在科技与创新双轮驱动下,睢县制鞋产业正朝着品牌化、高端化的方向大步迈进。今后,睢县将围绕建成具有全国竞争力影响力的制鞋产业集群的核心目标,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深入开展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加快形成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品牌营销和先进服务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着力打造集群能级提升、产业发展倍增、科技创新赋能、链条水平提升、集群生态优化的“中国鞋都”。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睢县制鞋未来必将在全国乃至全球制鞋产业领域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