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光与电” 下好“创新棋” ——走进动能澎湃的新乡红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李保平

2023-01-05 15:20:44

  活力澎湃的创新基地——红旗开发区一角。

  □李保平

  开发区名片

  新乡红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是我省185个省级开发区之一,西临新乡主城区,区位优越,总规划面积52.4平方公里。近年来,开发区遵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集群发展的理念,重点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服务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入驻企业400余家,带动就业12000余人。

  新乡红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郑新融合的前沿地带,先后荣获“河南十佳营商环境产业集聚区”等荣誉。

  全省开发区改革以来,新乡红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强力推动了“三化三制”改革,通过改革、重组、再造,找到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和新引擎。

  一是勇做“加法”,整合扩区,扩区后产业用地占比由原来的57.88%增长至61.82%。二是敢做“减法”,简化层级,提升工作效率。三是巧做“乘法”,创新“管委会+公司”深度融合新模式。平台公司总经理兼任管委会副主任,实现“管委会+公司”深度融合。四是善做“除法”,目前开发区社会招聘人员占60%以上,打破“大锅饭”,以全员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结果为依据,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激活了干部队伍“一池春水”。2022年7月25日,全省开发区改革验收小组调研时对红旗开发区“三化三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牧野大地东风劲,鼓点声声奋进忙,红旗开发区正在成为当地发展的主引擎。

  光电信息+智能制造

  两大产业比翼齐飞

  寒冬时节,河南百合特种光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忙着为国产光刻设备供应核心部件。

  这家入驻红旗开发区的河南百合特种光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近年来正飞速成长,第一年,成立新乡市UV-LED光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新型研发机构。第二年,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三年,被评为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

  像百合光电一样,红旗开发区倾力打造了光电信息和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

  ——光电信息。红旗开发区已入驻芯睿电子、百合光电、万新电气、新乡新东微电子研究院、北方仪表、北京未来黑科技等骨干企业,规划建设了光电信息专业园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移动终端产业园、MEMS(传感器)中试基地和新东微电子研究院,瞄准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等,大力发展传感器、微电子、现代光学等光电信息产业。其中,传感器产业被纳入全省“一谷两基地”战略布局,积极构建集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模组融合、终端集成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豫北光电信息产业集聚中心。目前,芯睿电子作为河南省唯一的芯片企业,拥有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流程研发生产能力。百合光电自主研发的可调谐激光器、紫外老化测试系统、UV-LED平行光源填补国内空白。万新电气电子代工产能位居河南省第一方阵。

  ——智能制造。红旗开发区已入驻日升数控、巴山航空、河南一工等头部企业,规划建设了中德产业园、联东U谷产业园、中科嘉荣产业园、智能医疗产业园、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子、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电力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特种电缆及智能家居、超声波电源及换能器等基础制造装备和成套装备。目前,北方仪表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智能仪表等方面具有较强研发生产能力。巴山滤材、日升数控、河南一工等企业产品,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红旗区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8%。在光电信息产业园内,以百合光电、芯睿电子、北方仪表、万新电器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5G+全息影像”“5G+透明工厂”“5G+无人巡逻车”“5G+视觉检测”等项目相继落位,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在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河南一工、胜华电缆等智能制造产业产能升级。

  “校地企”三方融合

  打造最强创新磁场

  选定光电信息和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那么创新的工作显得更为迫切。为实现与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2021年9月,新乡市红旗区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校地合作优秀年轻干部双向挂职锻炼,联合五所驻区高校选择,择优选派19名专家、博士和机关干部开展双向挂职锻炼。

  一石激起千重浪。河南科技大学张连重博士与河南科技学院马利杰博士在开发区挂职期间,先后前往北方车辆仪表、日升数控等企业走访交流,深入生产车间、研发部门开展调研。针对开发区辖区内企业的技术情况,撰写了《新东产业集聚区企业技术需求调研》方法,为开发区全面了解辖区内企业的科技水平提供了路径;河师大副校长刘玉芳考察调研百合光电合作建立中原学者工作站;河南科技学院副院长贾积身考察调研欧洲农业物理研究院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相关专家认为,红旗开发区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双向挂职,一是使广大科研工作者进入创新主体,接触一线,使创新触角延伸到最前沿;二是对企业来讲,低成本链接相关专家,激发了创新氛围,降低了研发成本,极大地激发了全区的创新氛围。

  红旗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向挂职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一是校地融合见实效。百合光电参与河南工学院学科建设评估;新乡医学院与河南省新医卫生材料有限公司、新乡银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市级研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河南工学院与新乡市万新电气有限公司签订委托技术研发合同。

  二是产教融合促创新。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林、院长夏锦红一行先后来到河南百合特种光学研究院、万新电气有限公司等进行参观访问,围绕研发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入、卡脖子技术突破等校企合作需求进行交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就搭建实训基地、共建科研平台、培育大国工匠等方面提出合作意愿。

  三是建章立制抓长效。建立校地长效合作机制,出台《红旗区“十四五”科技创新驱动实施方案》《红旗区校地合作实施方案》《红旗区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区若干政策(黄金十条)》等政策措施,持续加强地方创新驱动引领。

  平台搭建完善

  创新生态链成型

  2022年9月5日,红旗区与北京芯创空间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建集成电路专业孵化器项目,引进培育优质创新资源,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北京芯创空间董事长许正文,新乡市市长魏建平、副市长祁文华和红旗区主要负责同志出席签约仪式。

  红旗开发区如今有多家创新平台落地,成为豫北炙手可热的创新高地。

  一是对外开放平台有力度。近年来,红旗开发区相继打造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百合特种光学研究院、光学研究院三大开放平台,英国南威尔士大学、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一大批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团队进驻。百合光电目前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共建河南省特种光源国际联合实验室,引进英国前沿光学技术,加快推动光电信息产品国产化进程。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与欧洲开展深入合作,引入的首席科学家拉迪卡院士荣获河南省对外开放领域最高荣誉“黄河友谊奖”。

  二是创新载体平台集聚。开发区内有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建设有河南省微电子、特种光源、3D打印等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河南省第一家微电子中试基地,北方仪表产业研究院等。拥有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创新型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基本形成。

  三是科技与金融对接畅通。全面夯实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科技金融服务三大支撑体系,初步形成财政科技投入、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创投、创业板融资等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健全“首投、首贷、首保”科技投融资体系,设立总规模3亿元的新东产业投资基金和1000万元的创新创业种子基金,投资基金和种子资金累计投资金额超过4000万元。

  四是科创支持政策体系完善。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题,在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方面做出探索和实践。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发挥科技成果评价作用。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推进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细化不同种类科技成果的评价标准,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每年对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实施财政科技奖补,加快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牧野大地风正劲,科技创新红旗新。红旗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红旗开发区将进一步发挥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探索实施“人才+产业”“窗口+基地”等合作模式,推动更多集成电路产业落户,打造新乡信息产业人才、创新生态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