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文章来源:豫城事 作者:马保杰 张利芬 薛晓楠

2022-06-09 15:59:18

  近年来,河南省南乐县围绕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三三三”战略,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县上下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形成了党政主抓、部门主管、企业主体的社会共治格局。

  提高站位 加强领导 凝聚创建合力

  近年来,南乐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刘冰多次听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成立了以县长邵平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及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工作台账,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同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创建工作汇报,解决存在的问题。

  加大资金投入。安排专项资金2300万元用于监管能力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等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都保持在100万元以上。

  制订扶持政策。出台《南乐县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对“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生产主体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

  完善机制 夯实责任 健全监管网络

  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主体负第一责任”的原则,南乐县坚持做到“底子清、任务明、责任实、不漏点”,层层分解监管任务,夯实县、乡两级监管部门工作责任。

  健全监管机制。建设12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和检测站,配备村级协管员322人,乡镇监管人员36人,县级监管和执法人员69人,构建起县、乡、村及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3+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夯实部门监管责任。明确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粮食等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实现信息互通、各方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

  夯实生产主体责任。将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畜禽屠宰企业、收储运企业、经纪人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列入监管名录,纳入监管信息平台。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业投入品管理、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休药期等20项制度规定,对纳入监管名录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种养殖大户的责任告知率、培训率达到100%。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红黑榜”制度,每季度发布1次,2020年以来共推介红榜企业34家,曝光黑榜企业4家。

  广泛宣传 强化引导 营造浓厚氛围

  通过“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公开信、手机短信、万人签名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的培训宣传活动,强化行业自治自律,动员社会参与监督。

  高标准打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公园,充分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加强监测 严格执法 确保质量安全

  智能追溯。加强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将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监管工作,实现了源头赋码、“一品一码”、贴码销售。投资9043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项目,建设18个质量安全追溯点、45个水土环境监测点位、400个土壤样品采集点,升级改造300个标准日光温室、“三品一标”智慧水肥基地2150亩,构建起互联共享的“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农业信息化中心,实现对县域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全时段监测、全过程监管。2021年10月,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工作培训会在南乐召开。

  检验监测。建立了县级有检测中心、乡镇有检测站、生产经营主体有检测点的三级检验监测网络,检测对象覆盖所有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等。去年以来,县级全年定性抽检农产品样品8424个,定量检测样品922个,各乡镇共检测样品7.1万个,合格率为99.99%。建立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处理率达到100%。

  严格执法。县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将联合执法工作纳入了常态化,定期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及批发零售市场等重点环节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坚持“凡检必公开”原则,对不合格产品实行“检打联动”,溯源追查,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先后出动执法人员220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320家次、种养大户140家次、农产品批发零售商户150家次,立案查处12起。

  管控源头 创建品牌 增加绿色产品供给

  推行标准生产。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快由“扩规模”向更加注重“提质量”转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上狠下功夫,印发南乐县农业、畜牧业标准。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目标,大力推广“畜—沼—菜(林、果、粮)”等“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生产模式,培育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企业86家,带动发展优质小麦21万亩、优质花生5万亩、优质大豆2.3万亩、优质瓜菜17万亩、优质草畜5.91万头。全县共建设蔬菜标准园6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场4个,成功创建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占全县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49%。

  实施绿色防控。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灌溉、植保无人机社会化服务等措施,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小麦绿色防控区2个,年统防统治面积87万亩次,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8%。

  加快资源利用。在全省率先出台《南乐县推广应用可降解农用地膜专项资金补贴办法(试行)》,试验、推广面积2960亩,为实现县域内地膜“零污染”打下坚实基础。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开展秸秆“五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

  打造农业品牌。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全国名特优农产品2个,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7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培育古寺郎胡萝卜等农业品牌60余个,注册农产品商标18个。依禾草莓京东、淘宝160元/公斤成为“网红”,古寺郎胡萝卜永辉超市60元/公斤成为“新宠”。

  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永远在路上。南乐县将进一步树牢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大生态观、大市场观,以“促发展、严监管、创品牌”为主线,坚持做严监管、绿色发展、提升品质、创响品牌,开启南乐绿色农业发展新时代,推动“舌尖安全”再上新水平。 (马保杰 张利芬 薛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