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宝天曼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孟向东 王娟
2023-05-10 15:39:07
宝天曼山门。李志来 摄
云海。
开展科普教育。
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阳市内乡县辖区内。保护区面积9304公顷,因其原始森林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而饮誉中原,成为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较好的地区和保存完整的自然综合基因库。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宝天曼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娟 本报通讯员 闫博
春天的南阳是月季的海洋,目之所及,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盛开于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杜鹃。山峰陡峭处一枝枝、一簇簇的杜鹃花,漫山遍野,灿若云霞,将宝天曼装扮得如梦似幻。
宝天曼地处伏牛山南部的莽莽群山之中,在世人眼里,它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地方。
自然宝库 梦幻世界
宝天曼,光是它的名字就足够浪漫。相传,“宝天曼”原名“漫天宝”,是一个四季鸟语花香的人间仙境,有一块人人羡慕的风水宝地。后来“漫天宝”演变成为“宝天曼”:“宝”是指其物华天宝,森林茂密,金、银、铜等矿产资源丰富,是出产“宝贝”的地方;“天”喻其势奇崛,海拔很高,离“天”很近;“曼”则来自当地方言,是曼延无际之意。
这里宝山座座,几千种动植物世世代代繁衍于此,在这片广袤的山林里写就了自然传奇。3000多种植物、400多种脊椎动物和3000多种昆虫构成了一座大型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其中29种植物、25种动物和一些昆虫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金雕于空中盘旋,中华斑羚在山坡觅食,千年银杏记录了原始的变迁,百年青冈诉说着生命的成长。
1980年4月,这里成为河南省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2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认定宝天曼为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国A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宝天曼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步入宝天曼,如同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高大的乔木如巨人般挺拔争雄,低矮的灌木似篷帐紧扎营寨。地上落叶层积,松松软软,蘑菇小伞随处点缀。满山遍野的树木,构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密林山石间的水不断地往外渗透,渐渐形成了潺潺小溪。
走进宝天曼,如同走进了一座动植物宝库。徒步登上曼顶,可以聆听到数百种鸟儿的鸣唱,欣赏到美丽野花的绰约多姿。金钱豹游荡在高山密林和清溪间,斑羚跳跃在山顶和绝壁之上,金钗石斛生长在湿润的峭壁之内,这些神奇的生命给宝天曼带来了无尽的生机。
不久前,又有喜讯传来。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拟命名名单公布,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名单。据了解,这是宝天曼继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生态教育基地之后获评的又一国家级荣誉。山高林密,峰峻崖险,飞瀑流泉,古木参天,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保存着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完整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我省首个自然保护区、我省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原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精华区域,宝天曼入选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实至名归。
智护森林 绿色发展
宝天曼面积9304公顷的广袤森林里,生长着维管植物3231种,其中大果青扦、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7种,紫斑牡丹、紫茎等国家珍稀植物达115种;栖息有脊椎动物442种,其中林麝、金雕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86种;有昆虫3000种,其中以本保护区作为模式产地而命名的有宝天曼剑蝶等121种。
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是宝天曼的精灵,也是大自然宝贵的馈赠。如何保护好宝天曼这座“珍宝库”?内乡宝天曼管理局以呵护宝天曼原山原水原生态为己任,坚定不移抓智慧保护、常态宣传,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物种探索不断深入、科研水平持续提升、宣传教育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
打造资源监控智慧系统。内乡宝天曼管理局运用现代科技,致力打造资源监控智慧数字平台,实现了资源保护的“高端化”。建成14个可见光和热成像双目高清摄像头和67个球机(枪机),形成了保护森林的“智慧天眼”,画面实时传回局机关指挥中心,宝天曼连续29年未发生森林火情火灾,获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称号。
创建科研监测一张图数据库。4月28日,记者在内乡宝天曼管理局看到,一个森林版“高德地图”正在一步步绘就。该图基于激光雷达、高光谱、多光谱、倾斜摄像、数据建模,生成林场1∶1000的高程模型(DE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的三维电子沙盘,把资源本底、科研监测、野外保护设施、动物监测、植物数据库、林业小班、地形、生态旅游、样地、小地名等全部融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生成宝天曼科研监测一体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动态监管、日常巡护、科研教学、人为活动等数据的信息采集、网络传输、规范化处理、可视化应用,实现对保护管理工作和自然资源情况的精准掌握。
研究探索绿色密码。依托宝天曼国家站,内乡宝天曼管理局利用完善的水文、土壤、气象、生物监测设施,与国内外科研机构携手同行,常年开展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研究,提出了暖温带天然林保育恢复技术,揭示了宝天曼是个巨大的碳库;培养了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技师1人、工程师12人,涌现了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专著5部,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参与河南省地方标准制定3项。宝天曼国家站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科研平台。
科普教育结硕果。4月27日,内乡宝天曼管理局携手相关部门走进内乡县第六小学共同开展“爱鸟周”生态科普进校园宣传活动。今年“爱鸟周”的主题是“保护候鸟迁徙通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现场,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习鸟类知识,进一步增强了保护自然、关爱与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听动物之声,闻植物之香,游天然博物馆,阅现场教科书,内乡宝天曼管理局依托资源禀赋,建成博物馆、科普廊道、康养步道、研学基地等完善的宣教场所,培养“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自然教育师”等专业人才,开发“森林水库的秘密”“宝天曼四库探究”等课程,累计服务中小学生近10万人,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十届梁希科普奖”等多项国家荣誉。
宝天曼人一路奋斗,一路拼搏,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用心用力用情,守护这片原始森林,守护着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的生态屏障。内乡宝天曼管理局党组书记陈良甫表示:“新时代的宝天曼人将继续扛稳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 标签:
- 宝天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