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两级法院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 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周青莎

2023-09-20 10:40:31

管城回族区法院临火车站“无诉商圈”调解工作室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

①巩义市法院工作人员通过纸笔、打字沟通的形式调解一起当事人均为聋哑人的纠纷。

②中原区法院须水法庭法官到工地现场进行巡回审判。

③中牟县法院民二庭法官到群众家中了解纠纷情况,做调解工作。

  □本报记者 周青莎 本报通讯员 胡志勇 付加才

  做好诉源治理工作,是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要求,也是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担当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郑州两级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新途径,主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践,积极构建从纠纷源头预防到诉讼前端多元化解,再到诉讼终局裁判的多层次解纷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探索形成了“和顺中原”“三田留余”“商和管成”等具有特色的矛盾纠纷解决新模式。

  多方联动聚力

  精准化解矛盾纠纷

  “都是邻居,大家各退一步海阔天空……”近日,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曹街道野曹村驻村“三调”联动对接工作室,法官、调解员和村委委员共同调解一起持续了半年多的邻里纠纷。

  野曹村两个村民之间因栽种树木妨碍出行、门口朝向等产生纠纷,管城回族区法院南曹法庭驻村法官侯培利及时联系村委会和驻村“三调”联动对接工作室,将双方约到村委会进行调解。侯培利从现场勘察的情况入手,法理结合,耐心劝导,调解员和村委委员从乡土民情角度讲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最终促使双方消除隔阂,握手言和。

  “‘三调’联动机制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法官经常来村里现场开庭、就地调解,还对我们村人民调解员进行专业指导,我们的工作好做了!”野曹村支部委员赵维强深有感触。

  主动融入基层治理,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管城回族区法院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积极融入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牵头南曹街道办事处、十八里河街道办事处和公安派出所建立了“警调、信调、诉调”三调联动机制,在各村设置“三调”联动对接工作室,街道办事处成立“三调”联动对接中心,人民法庭设置诉调对接工作站。定期组织培训人民调解力量,实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为了预防减少纠纷发生,建设“无诉商圈”,管城回族区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聚焦矛盾起始源头,抓前端、治未病。根据辖区浓厚的商业特色,着力打造了集“协商”“和谐”“管事”“成功”等多种理念于一体的“商和管成”多元解纷机制,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努力打造“商和管成”的基层治理新名片。针对“临火车站商圈”纠纷多、诉讼率高的问题,将诉讼服务向前延伸,建立临火车站“无诉商圈”调解工作室,组织开展普法宣传、非诉解纷引导、诉调对接等工作,为商圈群众、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高效纠纷化解服务和公共法律服务。如今,“有纠纷先找调解工作室”成了火车站周边商户的口头禅。

  “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建立立体化调解网络,将调解网络覆盖到乡镇(街道)、村(社区),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管城回族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文辉表示,将深入推进“商和管成”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法律专业能力优势、做好专业指导,加强与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为创建“商和管成”贡献法院应有的责任担当。

  借助地域文化

  打造矛盾调解新品牌

  以古鉴今,定分止争,巩义市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三田留余”诉源治理新样板,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多元共治。

  米河镇半个店村周家兄弟因为祖宅分配问题起纠纷,双方僵持不下。特邀调解员张金全多次上门,利用“三田哭紫荆”的故事劝说周家兄弟,最终兄弟二人捐弃前嫌,重续亲情。

  巩义市一直流传着汉朝田氏家族“三田哭紫荆”的故事和豫商典范康百万家族“留余”家训。多年来,“情孝义”“和为贵”已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价值遵循。巩义法院深耕文明乡风沃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相结合,将其充分应用在司法实践中。设立“三田留余”诉调对接平台,联合辖区12家单位成立行业专业调解室,聘请“中国好人”、乡镇道德典范等担任特邀调解员,用“三田”理念指导家事纠纷的调解,用“留余”理念指导商事纠纷的调解,营造和谐氛围。

  9月2日上午,作为劳动争议调解室的专干,巩义市法院驻人社局特邀调解员张俊丽成功调解一起涉69名农民工劳务纠纷案件,前后用时3天。“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解纷模式,让纠纷加速化解,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1至8月份,“三田留余”诉调对接平台分流案件6736件,调解成功4592件。

  在“三田留余”理念的启发指导下,巩义市法院特邀调解员王老师还摸索出了一套“七两”调解工作法。变“两境”:环境、心境,让当事人如居家中,放松心态接受调解;动“两情”:热情、真情,将当事人看做朋友、家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两心”:诚心、细心,细心揣摩当事人的心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两话”:说“土话”“行话”,用接地气的话说情说理更说法;“两会”:会说、会写,调解协议用语务求准确、规范、严谨、简练;“两力”:借代理人、律师、法律工作者之力,借法官之力,促成调解;“两好”:良好的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针对重点领域成立专业性工作站,如劳动争议调解室、物业调解室等,实行定制服务,常态化地开展调解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在前、有效化解。”巩义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高志强说。

  创新调解形式

  把矛盾化解于诉前

  中牟县法院创新调解形式,把法庭判案形式“搬”进调解室,邀请调解员队伍中的退休法官组建模拟法庭,对涉民生案件进行“庭上”调解,助力矛盾源头高效化解。

  前不久,刘某驾驶电动三轮车,与同向行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车乘车人鲁某某锁骨骨折。经交警部门认定,鲁某某无责,刘某负全责。因拿不到赔偿款,鲁某某将刘某诉至中牟县法院。

  为了使双方对纠纷有更客观准确的评估,退休法官、特约调解员朱兆静决定采用模拟庭审方式进行调解。“法庭”上,朱兆静主持双方当事人展开“模拟诉讼”。经过调解员的耐心调解,刘某主动当场赔付鲁某某的医疗费。

  “相比较真正的庭审,模拟法庭氛围更轻松,能让双方当事人敞开心扉,提升调解效率。”朱兆静说。

  该院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负责人齐慧娟介绍,该院聘用6名审判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担任调解员,不仅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也带动了调解员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中牟县法院充分发挥调解员在解纷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在各人民法庭设置专门指导员,将各乡镇人民调解员纳入人民法庭管理,组织法官及金牌调解员对辖区700多名人民调解员开展诉源治理业务培训,出台专门方案,增强其业务技能。

  今年以来,中牟县法院法庭与调解员通力协作,诉前调解成功案件535件。黄店法庭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中牟县法院针对辖区有商业集聚区和大型批发市场的特点,建立“迷你调解室”、“麻雀式”特色调解室,配置巡回调解员和调解指导法官,在诉前化解涉消费者权益类纠纷130多件。同时,为了真正实现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该院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向相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发出司法建议书,通过创新与实践,将诉调对接的“调”不断向前延伸,将诉源治理的“治”不断向深推进。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努力,中牟县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诉讼案件前五个月增幅由2021年的62.81%下降至2023年的22.50%,民事案件调解率由去年同期的24.81%上升至33.31%。22项审判质效指标中,21项位于优良区间,优良指标数列全市法院第一名。

  中牟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国华表示,中牟县法院将坚持主动融入辖区社会治理,多措并举推进诉源治理提速增效,提升司法效能,减轻群众诉累,实现矛盾实质化解在基层。

  发挥网格作用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本来这事准备到法院起诉的,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解决了。”9月13日,市民张先生欣喜地说。

  今年7月初,经过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街道城开社区网格长、民调员、中原区法院须水法庭庭长李冬玮共同调解,张先生因车辆剐蹭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

  作为城区中心法庭,须水法庭依托中原区“和顺中原”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网络,加强对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支持、指导和规范,进一步增强街道、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有人管、管得好。

  除了主动融入网格治理,须水法庭还不断强化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力度,先后邀请妇联、工会、劳动仲裁委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以社会调解优先、司法保障兜底的方式推动诉调高效联动。

  朱女士的丈夫李先生因病离世,由于没有遗嘱,李先生名下一套房屋确认权属时出现了问题。李冬玮法官团队收到案件后,经朱女士同意,将案件委派给家事纠纷调解室进行调解,各方亲属达成了一致意见。“当天就为我们出具了调解书和生效证明,法院效率真高。”朱女士激动不已。

  2023年以来,须水法庭受理诉讼案件1295件,结案1231件,调解率50.46%,服判息诉率99.41%,案均审理时间17.22天,办案质效受到群众广泛认可。

  不但请进来,还要走出去。中原区法院建立了法官进网格下沉模式,14个法官团队与14个街道办事处对接,全方位融入辖区各个一级网格,参与指导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今年以来,“和顺中原”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网络化解纠纷6511件,成功化解6419件,实现“小事不出格,矛盾不出社区”。

  “法官不仅要办好每一个案件,还要针对个案、类案发生的原因,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强化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多发高发。”中原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乔亦丹说,中原区法院每月制作一份《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通报》,对辖区涉诉案件分布情况、万人成讼率排名情况、涉诉辖区企业情况等进行系统分析,辅助区委、区政府从司法大数据视角评估全区经济社会情况,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动态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下一步,郑州两级法院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统筹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探索诉源治理新途径,突出对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推进调解平台建设,努力构建“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多元解纷模式,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迈向更高水平,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