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红色治理”激活为民新动能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王平

2022-05-30 19:12:27

魏都区七一社区专门设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王烜 摄

社区党员志愿者在行动。王烜 摄

  记者 王平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烜

  “社区吹哨,党员报到。下沉一线的党员干部,有的赶赴各个核酸检测点,担当核酸检测‘引导员’;有的帮助困难居民就医拿药,化身群众健康‘守护者’;有的为群众运送生活必需品,成为物资供应‘保障员’……”5月27日,在许昌市魏都区南关街道七一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马静告诉记者,疫情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社区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像七一社区党支部一样,许昌市9000余个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和示范引领作用,党员骨干使命必达、奋勇争先,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许昌市构建起全域统筹、各级联动、直达“末梢”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不仅让居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激发出社会治理新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构建共建共享发展新格局

  魏都区西关街道许烟社区党支部书记侯晓一忘不了自己走马上任时,社区办公还局促在一个只有两间房的车库中,“赶到群众办事集中时,排队的长龙顺着道路排到居民院子里”。

  可如今,这个昔日办公面积不足80平方米的小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许昌市阵地面积最大的城市社区,以往社区建设不规范、功能不完善的局面一去不返,社区干部服务群众更有底气。

  “现在,居民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都能在‘家门口’得到满足。”侯晓一说,许烟社区设有便民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七中心”,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为群众办理50多项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室外球场、群众文化大舞台,活动场地达到1.8万平方米,成为群众的健身“打卡”地。

  作为一个企地共建社区,许烟社区所辖的2250户居民中,80%以上为许昌卷烟厂的离退休职工及其家属。按照“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驻区单位报告参与共驻共建情况,在职党员报告参与社区活动情况;驻区单位和社区相互服务)工作机制要求,先后有许昌卷烟厂、许昌市中心医院等4个共建单位的5个党支部、400多名党员到许烟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活动。

  “5月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市直单位、区直单位的481名党员到社区报到,下沉一线参与卡点值守、核酸采样等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防控任务。”侯晓一说。

  抓基层基础,要做优社区、做强街道。许昌市健全完善了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庭院、楼栋七级城市基层党建联动体系,构建起党建引领、社区协调、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许昌市民赵月歌拿着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材料,到西大街道府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二孩生育证,从录入信息到办理完成,仅用了3分钟。她禁不住感叹:“现在办事儿可真方便!”

  赵月歌在家门口体验到的便捷与高效,得益于基层社区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得益于魏都区“五网融合”智慧党建平台的运用。

  “平台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由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行政审批、社区管理、便民服务五大系统组成,实现了‘社区信息一网采集、社区事务一网办理’。”府后社区党支部书记菅聪聪说,“现在,从优抚低保、劳务保障,到计划生育和各种缴费代购等,群众不出社区都能快速办结。”

  为了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魏都区按照200户到300户的标准,将全区86个社区细化成620个责任网格,将全区58个职能部门的62项工作任务全部落实到网格,实行网格“日巡查、日报告”的工作制度。

  “每天上班,我都会先用网格手机签到。”魏都区南关街道七一社区干部万微微说,社区干部或网格长在网格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城市管理等问题,会第一时间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上传到“五网融合”智慧党建平台。基层能够解决的就立刻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利用平台直接上报至各职能部门统筹解决。

  社区居民寇素琴阿姨对平台的运用非常满意。“前一段时间,我们家属院的垃圾无人清运。我们把问题反映给网格长,很快垃圾就被清走了。”寇阿姨说,这些年,从停车难到广场舞扰民等,小区里好多烦心事都这样被化解在“网上”。

  激发基层治理“红色动能”

  蒋东社区位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辖区共有2630口人,组建了“党员先锋”“疫情防控”“巾帼文明”“理论宣讲”“文艺宣传”“环境维护”“农业技术”“产业发展”等8支志愿服务队。

  “8支队伍,8面旗帜,今天这个上了街,明天那个入了户。旗帜在哪里,文明新风就带到哪里。”蒋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新成说,“党支部发挥‘主心骨’作用,党员起到表率作用,村里的文明新风就起来了!”

  党的基层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牢固地基”,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沿阵地”。许昌市把社区党建作为核心主题,把精细化、智慧化的要求贯穿社区管理服务全过程,着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使基层党建在服务发展中更有力、在服务群众中更有效,使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如今在许昌,“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阅读圈”“15分钟便民圈”……一个个“为民服务圈”,映射出许昌百姓的幸福生活。“老许昌”王国政说:“是创新社区基层治理带来了城市蝶变,让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红色治理’是许昌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表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