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峡看乡村,该如何清洁家园?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汤传稷

2022-10-12 11:39:02

  土槽村文化广场上的公厕,既漂亮又环保。

  □本报记者 汤传稷文/图

  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地处伏牛山区的西峡县,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建设美丽乡村,清洁家园,不让污水横流,这既是群众的需求,也是一种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近日,记者深入西峡县调查采访,探访该县农村清洁家园、处理污水方面的现状和做法,以期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参考的标本,并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美丽的土槽村

  9月26日,记者走进西峡县五里桥镇土槽村,远远望见一条峡谷内风景如画。峡谷中间是一条小溪流,左侧是漂亮的公路,右侧沿河岸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步道。步道加装了护栏,地面全部进行了硬化处理,一些游客在惬意地散步。峡谷里一片开阔的地带上,是精心打造出来的游乐园,那里就是今年4月30日开园的“爱情小镇”。

  据当地村民介绍,土槽村过去是一个闭塞落后、脏乱不堪的穷山村,如今的土槽村建设得像景区一样,干净整洁,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此休闲游玩。

  记者在该村采访时看到,路边的一些公共厕所建得很美观,地面上看不到露天的粪池。道路和公共区域干净卫生,看不到垃圾。

  该村党支部书记谢双定告诉记者,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政府援建土槽村以来,实施了河道治理、生态修复、产业提升及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目前,公厕全部改造,关停了养殖场,还打造了4.5公里的休闲步道,该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全村森林覆盖率9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5.8万个立方厘米,已成为省级康养基地。

  下功夫处理污水

  在西峡,随处可见的公厕或居家厕所,都很整洁,干净的瓷砖、洁净卫生的厕具、方便快捷的冲水箱几乎是标配,很多厕所都是以封闭的池子储存污水,然后由清粪车拉走进行处理。清粪车是西峡县为村民们配备的吸污车,只要村民一个电话,当天吸污车就可以到位作业,只需要10—20块钱。为了保证吸污车的效率,西峡县根据人口密度约每1000人配备1—2辆。

  在五里桥镇黄狮村的玉米地旁,一块由栅栏围起、种着花草的“小花园”,就是该村处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村里的污水都已纳入管网,汇入到这块湿地上,经过沉淀和人工湿地吸附水中的氨、氮、磷等物质,即可流出符合农业灌溉标准的清水。污水变成灌溉水,减排肥田两相宜。

  除了生态湿地处理模式,西峡县还结合山区县的特点,探索出了庭院式分散处理、村落集中处理、纳入集镇污水处理厂等方式。目前各乡镇因地制宜选择治污模式,全县建设生态湿地56个、微动力一体化处理设施10个、直连集镇污水管网和小型生态湿地1.2万户,农村污水处理率65%。

  记者在西峡县调查采访时发现,一些乡村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出后,从观感上看效果就很不错,比较清,也没有异味。

  清洁家园齐动员

  记者注意到,西峡县农村的很多村子,在村口都摆放了几种个头比较高大的分类垃圾桶,厨余垃圾、纸类回收、织物回收、塑料回收、有害垃圾等,分类标签上都清楚地写明了垃圾分类的标准。

  据村民们说,刚开始大家还没有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后来慢慢也习惯分类投放垃圾了。村民们想的是,自己稍微动动手,后面负责处理的人就不用费事了。

  在回车镇垱子岭村,记者看到很多农民家的小院都收拾得干净整洁,就连房前屋后也是有条不紊,给人以爽心悦目之感。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有力引导和支持。

  据西峡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峡县环境整治专班把全县人居环境改善划分为四个战区,县四大家分管领导分别担任指挥长,每周至少1天坐镇乡镇督导。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文明村镇、森林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县等创建结合起来,实现互促共进、同向发力。已创成全国文明村镇3个,国家卫生乡镇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涌现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东坪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简村,全国特色小镇太平镇、全国美丽宜居示范镇二郎坪镇等一批示范村镇。下一步,该县将围绕建设全国领先的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目标,用好乡村振兴标兵村镇创建和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两个平台,统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打造菌果药游四大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美丽经济、美丽环境、美丽生态、美丽城乡“四美西峡”。

  仍需努力补不足

  西峡县农村在污水处理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值得称道的。但要取得全面覆盖,杜绝污水乱排,则还是需要继续下一番功夫的。以记者两天时间在西峡县走访的情况看,有些地方还是需要加以改进的。

  比如,记者调查走访发现,军马河乡路边一加油站,其旁边一个公共厕所的粪便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出。双龙镇杨河村广场旁边一个公厕,其粪便污水直接排入河中。石界河镇一个村子的污水没有进入管网。丁河镇一加油站公厕,无粪便池,污水直接流出。

  此外,站在西峡县城八迭桥上,可以看到其附近的企业和居民区较多,直接对着河道的出水口也比较多,记者发现河水水体有些混浊。显然,污水排放控制工作没有到位,在监管上存在盲区。

  在此,也期待西峡县补足短板,力争让西峡成为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

  记者手记

  让环保志愿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本报记者 汤传稷

  在西峡县就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采访期间,我遇到了一群环保志愿者,从他们身上,我不仅看到了可敬的民间力量,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美丽乡村建设该如何让环保志愿者发挥更大的作用?

  9月27日,西峡县环保志愿者田要钦等人赶到淅川县与同行们就丹江水库水源地保护问题进行业务交流,并参加淅川县同行组织的环保公益活动。当日上午,淅川县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在李海朝队长带领下,身穿印有环保志愿者标识的服装,冒雨赶到淅川县鹳河湿地公园,捡拾散落在绿化带和道路上的垃圾。

  据李海朝介绍,淅川县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今后将在生态环境局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各类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组织策划有影响、有声势、有效果的志愿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依法有序参与监督、举报和曝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以及影响公众健康的行为等。在各个生态环境领域开展不同类型的绿色低碳实践活动,包括组织志愿者开展人居环境维护、绿化美化、自然保育、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活动,组织参与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动公众实现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看着这一群活跃在乡村的身影,我蓦然想到,为何不让这些环保志愿者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呢?

  建设美丽乡村,既要重“建”,更要重“管”。管,也就是维护、保持、呵护,久久为功。美丽乡村要常美常新,这就需要有一支贴近乡村的力量,长期关注它、呵护它。平常,有些小问题,举手之劳可以解决的,就随时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处理的,也需要他们去及时发现并报告有关部门。这就是这些环保志愿者们最乐意做的事情,是在为政府排忧解难,更是为人民群众守护美好家园。于情于理于法,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在此,也期盼环保志愿者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全省范围内,能看到更多环保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