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谱写高质量发展绚丽篇章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孟向东 廖涛

2022-09-06 14:19:13

南召县云阳镇玉兰生态观光园。

  孟向东 廖涛 王修文

  79833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9739名群众搬出大山,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经济增速连续10年均递增8.09%,10年间增长117.6%,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062元增加到317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999元增加到14708元,城乡居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森林覆盖率达67.45%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绿色家底更加厚实……

  十年砥砺奋进、踔厉奋发,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城市风貌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十年;是科技创新全面跃升、经济发展最快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十年;是污染防治力度最强、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变化的十年;是广大干群得到实惠最多、生活稳步提升实现历史性改善的十年。南召县正在不断开创县域强、百姓富、生态美的高质量振兴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南召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和考察调研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项目立县、人才兴县、生态美县、民生惠县“四大战略”,着力推动工业振兴、旅游振兴、乡村振兴、城镇振兴、教育振兴“五大振兴”,培植后发优势,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奋力脱贫攻坚

  书写富民强县的精彩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召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坚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南召县“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典型的深山区县、库区重淹没县,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系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

  立足自然禀赋与市场需求,南召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实施“林+N”生态扶贫,扶强扶壮特色产业,精准精细稳定就业,10年来4万余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增收,鼓了口袋、富了脑袋;2.1万人外出务工脱贫,长了见识、强了技能;近5年间,累计投入各项财政资金27.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051个,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县累计实现102个贫困村退出,26265户7983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2月全县脱贫摘帽。南召县“林+N”生态扶贫模式全省推广,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模式成为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十大典型模式之一,县扶贫办(县乡村振兴局)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山里、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贫困人口,南召因地制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先后动员9739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挪出了“穷窝”,搬进易地搬迁集中生产生活社区,同时围绕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等采取举措,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面对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南召县扶贫办(县乡村振兴局)制定出台《南召县产业扶贫“星火计划”实施方案》和《南召县就业扶贫“星火计划”实施方案》,着眼激发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和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发展产业或务工就业收入达到一定额度的贫困户,由县财政给予资金补贴,增强脱贫内生动力。针对贫困户户容户貌差的问题,创新实施“七改一增”项目,对12436户实施“七改一增”,极大改善了农村户容户貌。

  南召县历史性地解决了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南召篇章。按照“政策提质增效、力度只增不减”的总体要求,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有效衔接、调整、优化、落实各项帮扶政策,重点抓好教育扶持、基本医疗保障、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保障、社会兜底保障,让政策“红利”惠及脱贫群众及监测对象,不断增强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以来,南召县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立足山区独特的生态资源,按照“1+3+N”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柞蚕养殖、苗木花卉栽培、中药材种植、食用菌栽培等特色产业,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持续带动群众增收。

  厚植生态优势

  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空气优良天数连年位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达67.45%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这10年,南召持续开展大造林大绿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向优,国家储备林建设经验全国推广,2022年被河南省生态文明促进会认定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南召县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南召县全力实施“生态美县”战略,做好做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宜观、生态宜游、生态宜居为重点,带动城镇美、乡村美、产业美、文化美,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互动。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21个、市级生态村283个,国家及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134万亩,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4.7万/cm3,被誉为“绿色王国天然氧吧”。

  初秋时节,在南召县鸭河口库区国储林基地,满目苍翠,绿树如盖,游人如织。南召县国储林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国家储备林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5.37亿元,建设面积30万亩。2019年,南召县注册成立森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国储林项目,在荒山上植树造林,大力发展优质林果、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

  经过3年多的植树造林,南召县鸭河口库区国储林基地完成投资4.5亿元,建设面积12.5万亩,高标准栽植玉兰、辛夷2.2万亩,立体化种植各类中药材1.71万余亩,建成1000亩以上的药林花海景观游园10处,昔日荒山秃岭变成了人人称羡的“金银川”,周边群众端上“金饭碗”,吃上“生态饭”。森源公司采取土地流转增租金、务工收入获薪金、树上摘果土生金、入股分红赚股金等发展模式,惠及周边4个乡镇10余万群众。柴岗村大湖坪组有100多口人,原来最好的年景全村种植收入18万元,土地流转后,去年一年收入46.38万元。

  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出天然的“中药材宝库”。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足“绣花功夫”,南召县因地制宜选准绿色产业发展方向,采取“公司+基地+技术+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创建十大中药材基地为抓手,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南召县辛夷、艾草、山茱萸、杜仲、黄精、白芨、天麻、石斛、芍药、防己、桔梗、连翘、皂角、苍术等名贵中药材品种,种植总面积达52万亩,年产量700万公斤,产值达3.5亿元。南召山茱萸、杜仲种植面积均达10万亩以上,种植规模居全国前列。南召县是辛夷的原产地,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成林面积25万亩,种植规模居全国首位,被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

  降碳、减污、扩绿……10年间,南召县坚持以生态优先引领绿色发展,厚植生态优势,现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土地生出“金元宝”、山间长出“摇钱树”、乡村变成“聚宝盆”。

  优化营商环境

  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8月30日,在南召县立邦中原区域生产基地,宽敞明亮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有序地运行,工人“掌上”操纵无人叉车,从生产线上把一袋袋五颜六色的涂料和腻子粉运到物流仓库,装上物流车,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在这里投资建厂,看中的是南召丰富的碳酸钙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一流的营商环境。”立邦新型材料(河南)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晓山说。

  立邦集团是大型跨国集团公司,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涂料制造商。该集团经过对多个投资区域的研究论证,最终决定将“立邦新型材料中原区域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在南召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分3期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利税1亿元。

  在该项目洽谈阶段,南召县就优先保障土地指标400余亩,真正实行了签约即供地,该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4个月,在全国同类项目中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总投资2.8亿元的河南博泰新材料PVC发泡板项目从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30天,跑出南召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近年来,南召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把其作为高质量振兴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重抓重推。南召县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牢固树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理念,坚持把市场主体的感受当做检验营商环境成色的试金石,从群众、企业“最期盼”的地方深化改革,盯着堵点难点问题出重拳、下猛药,一个个地解决,一锤子一锤子敲开,以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营造县域经济最强软实力、最强竞争力、最强吸引力。2021年南召县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103个县(市)中排第30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南召县牢固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思路,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吸引众多“500强”企业纷至沓来。

  “世界500强”立邦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立邦新型材料中原区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去年8月份已经投产,二期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

  “中国500强”的安钢集团、“民营企业500强”的天瑞集团和南召县政府合作,投资4亿元的年产60万吨云阳绿色铸造一体化铸锻件项目点火运行。

  “中国500强”东方雨虹投资20亿元的绿色建筑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

  “民营企业500强”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的三棵树涂料生产基地一期建成投产……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南召县紧紧围绕工业振兴发展的战略目标,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开发区建设等重点工作,抢抓机遇,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全县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围绕新型建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强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培育、规模以上企业育强三大工程,聚焦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民营500强企业,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强力实施以商招商、协会招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等,重点招引三类500强企业、“链主型”企业及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

  今年南召县共谋划项目149个、总投资746.44亿元,争取到专项债资金10亿元,谋划项目个数、争取资金额度均位居南阳市前列。今年年底一系列大项目建成投产后,南召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50亿元。新型建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2021年南召县开发区荣获“河南最具成长潜力开发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