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星旗同创”绽光辉 乡村振兴天地阔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孟向东 刁良梓
2022-09-06 14:11:19
上集镇水田村白玉木耳富了群众。 衡志强 摄
孟向东 刁良梓 杨振辉 康帆 王晓燕 申东
初秋时分,漫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格外清爽怡人。青山绿水间,累累果实挂满枝头,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容村貌整洁一新,村规民约上墙规范,田间地头、文化广场不时传来群众朗朗的笑声……在广袤的淅川大地,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受区位条件和工程建设的影响,发展相对滞后。“我们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有机融入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社会治理‘三面红旗’,在全县创新开展‘星旗同创’,全县上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赶超、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
“大党建”引领“大发展”
“以往有事情都要跑到村委会、镇政府去,现在联户党员三天两头就来家里看看,给咱讲讲最新的政策,问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有时候不用出门,发个信息,联户党员就把问题解决了。”毛堂乡闫家沟村村民杨大爷对党员联户工作非常满意。这是淅川县以党建引领“星旗同创”工作的缩影。
“‘五星’支部创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三面红旗’活动不谋而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把党建引领作为撬动经济、振兴乡村的‘金钥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引导党建力量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淅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兵说。
淅川县成立“五星”支部创建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每颗星明确1个常委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五星”支部和“三面红旗”创建工作。组织、宣传、政法、统战等4个部门牵头抓总,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43个成员单位靠前指挥,127个县直结对帮扶单位一线作战,17个乡镇(街道)、469个村(社区)躬身入局,11472名党员联系常住户133247户,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创建工作格局。
同时强化督导奖惩,对“星旗同创”实施动态管理,周周有督导、月月有考评、季季有观摩、年年有表彰,将“星旗同创”与提高村(社区)干部绩效报酬、政治待遇挂钩,与支持村级发展等挂钩。县里每年拿出1500万元,对全县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按每村不低于5万元标准进行扶持,连补5年。每成功争创一面红旗,按照涉农项目资金拨付村(社区)100万元发展经费,奖励10万元工作经费,所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当年每月奖励300元、其他“两委”干部每月奖励100元,所在村(社区)60周岁以上村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补贴30元。
党群齐心,合力创建。如今,全县上下一盘棋,各种生产要素、自然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整合,促进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小产业”激发“强动能”
“种了一辈子地,两亩地净落6000多元,第一回见!”8月29日,在淅川县毛堂乡牧园村,66岁的村民侯金光算了一笔账,脸上乐开了花。
侯金光的“第一回见”,源自村里今年引进的淅丹公司。“星旗同创”活动开展以来,牧园村把产业发展作为“摘星夺旗”的重要“法宝”,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种植水果玉米500余亩。“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化肥、技术,包销售,农户只用做好田间管理就行,一穗玉米收购价2元,农户分0.8元,村集体分0.5元,公司得0.7元,每亩地能收3600穗,一年收两次,一亩一年农户净收5000元以上。”该村党支部书记徐富国介绍。
水果玉米只是牧园村产业发展的一部分。近年来,该村高起点规划,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中心,大力发展茶产业、花卉产业和民宿产业。同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做强做大种植业、养殖业,共带动410家农户参与经营发展湖畔蔬菜、红薯种植、水产养殖、手工作坊等乡村产业,户均年收入3.5万元以上,每年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以上。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群众增收、共同富裕’。”淅川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韩莉介绍,围绕这一核心,淅川县以“产业兴旺、群众增收”和“守牢不发生一人一户返贫致贫底线”为目标,立足村情实际,找准“一村一品”切入点,三产融合、三业并举、三业竞赛,全面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实现“结构优、质量优、效益优”。
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导作用和聚集效应,建立涉农资金项目库管理制度,按照统一规划、分别申报、控制总额的原则,安排整合资金2700余万元,落实“星旗同创”项目59个。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通过资金土地入股、劳动力、设备租赁等形式,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促进农户和主导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共同增收。同时鼓励乡村积极开展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保障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持续增加。
目前,淅川县累计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林业产业38万余亩。2021年,全县林果总产量达3800万公斤,产值6亿多元,3万多名库区群众捧上了“绿饭碗”,鼓起了钱袋子。
“一时净”转向“长期美”
“以前村里柴、草这一片、那一堆的。现在大不一样,通村道路一个枯树叶都不见,家家户户都在比谁的院子美……”沿着蜿蜒小路走进淅川县金河镇东升村,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
“‘星旗同创’活动让这个村变了样。”金河镇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改变村里的人居环境,镇村干部广泛发动群众,成立了理事会,群众自主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和成员,具体负责本组文明宜居红旗和生态宜居星、文明幸福星的争创。
人居环境的改善需要资金支持。东升村采取帮扶单位协调一批、成功人士资助一批、爱心企业捐助一批、本村群众筹集一批、在外人员募捐一批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4万多元,用于统一购买建筑材料,免费发放给村民。
村里出钱,一车车沙石、水泥运进村,村民争先恐后地谋划起了自己的小院,宜果园则果园、宜菜园则菜园,纷纷在自己家门口大展身手。村民李景朝自掏腰包1000多元,在自家门口用石头垒起了“二龙戏珠”,打造了蔬菜长廊,在屋后翻修了竹编鸡圈。
如今,在东升村,几十年的牛粪场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村电影广场,废轮胎、废瓦片摇身变成了景观装饰,旧山墙成了各具特色的书画墙……为了将美丽村庄保持下去,东升村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文明星户、流动红旗评选,大大提升了村民环境整治积极性。目前,东升村377户全部“旧貌变新颜”。
“创是过程、变是目的、创成是目标。”淅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马华中说,在文明宜居红旗和生态宜居星、文明幸福星创建中,淅川县紧紧围绕“村庄美、庭院美、心灵美”目标,根据各个行政村(社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常态化组织开展人居环境“六清”“六治”整治行动,规范村六大员、塘长制、田长制等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环境整治由“一时净”向“长期美”转变。同时,把文明实践活动与节日相结合,与各种文明评选活动以及“五星文明户”评选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经常性评选各类先进人物,让身边的“最美人物”成为群众争相学习的标杆,形成人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群众动起来,村庄美起来,如今在淅川,一大批“村庄美、庭院美、心灵美”的文明宜居村落先后涌现,上集镇张营村全国文明村称号熠熠生辉,仓房镇、九重镇、毛堂乡毛堂村等先后入选河南省文明村镇,89个村镇、314个乡村被评为南阳市文明村镇、县级文明村……
“小网格”牵引“大治理”
“全社区被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名专职网格员负责,在日常的巡逻、走访中就能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化解矛盾,居民的幸福感‘噌噌’地往上涨。”淅川县上集镇铁庙社区治保主任何诲山说道。
自开展“星旗同创”活动以来,淅川县紧盯基层社会“治理有效”的目标,紧扣社会治理红旗和平安法治星创建标准,以全科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充分发挥专职网格员的基层平安建设“百宝箱”作用,通过发挥基层网格员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机制,优化基层公共服务和管理,实现多元共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以前网格员待遇低,流动性大,往往都是由社区干部兼任,工作辛苦不说,工作效果还不理想。”何诲山说道。
为壮大基层力量,淅川县不仅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后备干部序列,相关补贴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还不断致力于强化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提升其能力水平。自争创活动开展以来,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带头授课的“社会治理红旗”(平安法治星)大讲堂培训会,已开展4期,累计培训村(社区)党支部书记5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干部摘星夺旗水平和能力。
“通过‘星旗同创’活动的开展,如今,2500多名专职网格员活跃在淅川全县的乡村(社区),宣传政策、收集诉求、调解纠纷、治安巡逻,在政府与群众间架起了一座‘畅行无阻’的沟通桥梁,为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淅川县综治中心主任李振伟介绍。
同时,淅川县还在逐村配备司法所工作人员、专业律师包村的基础上,积极探寻高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别看这个‘法官工作站’占地不大,作用可是大得很。”在九重镇张河村法官工作站,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热情地介绍。“平日里,有村民因为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与法律法规产生矛盾,不满意法院判决,进而引发纠纷,破坏邻里关系,法务工作室的设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
这个由专业法律人员、无职党员、“五老”人员、网格员组成的家门口调解平台,以诉源治理的方式,抽丝剥茧地帮助群众分析问题、阐明道理,把矛盾纠纷处理在法庭、调处在村组、解决在当地,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如今,在淅川农村基层,一批多年未解决的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处理,“六防六促”实现常态化,2022年上半年多类案件呈现稳中有降,全县年度内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事件,实现了整体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星旗同创’活动,振兴的是乡村,凝聚的是民心,树立的是形象,我们要下大力气抓好这项活动,补齐农村短板,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广阔乡村在富裕、美丽、和谐、文明的全面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淅川县县长王兴勇说。
- 标签:
- 淅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