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站区:踔厉奋发建设“三区四基地”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姚广强
2022-08-31 18:55:53
周窑十八坊精品民宿一角。杨帆摄
焦作市中站区不大,面积不过162平方公里;人口不多,常住人口仅12万人。但是,它的实力不小、在焦作市的分量很重。
党的十八大尤其是近年来,有着焦作市现代工业摇篮之誉的中站区,跨过高山、越过激流,浓墨重彩地绘就出一幅壮丽的发展画卷——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85.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7.8亿元,财政收入由2016年的4.3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14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5年4次荣获全市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区,在全市重点项目暨产业转型攻坚观摩评价活动中,5年4次荣获城区组年度考核第1名。
转型升级不断跃升。成功入选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区,成为焦作市唯一拥有两个省级产业研究院的县(市、区)。
企业雁阵格局形成。拥有5家上市公司,占焦作上市企业的71%。有全球最大的六氟磷酸锂生产商多氟多,有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钛白粉生产商龙佰集团,有全球第四、中国最大的工业胎和高端轿车胎生产企业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倍耐力公司……
今年上半年,中站区再次交出令人满意的发展答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7%,税比达到92.8%,收入增速和税比均居焦作市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居焦作市第一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7.4%,总量居焦作市第一位。
中站区,正在“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中发挥骨干支撑作用”,向着“三区四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智造创新融合示范区、文旅康养城市更新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示范区;在全国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以钛锆材料为核心的精细化工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以高端轮胎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以氟锂材料为核心的新能源研发制造基地、以商贸物流文旅康养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效的目标勇毅奋进。
工业强区
“项目为王”动力劲
8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聚焦锂电池行业两家隐形冠军企业,其中一家就是中站区的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电解液中最关键的成分。2021年,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六氟磷酸锂产自多氟多。
7月23日发布的“2021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上,多氟多和同样来自中站区的龙佰集团携手入选。豫企不过6家,中站区却“三分天下有其一”。
“近年来,中站区牢固树立工业强区理念不动摇,围绕‘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思路,确立了现代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强化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改善民生注入更强动力。”焦作市政协副主席、中站区委书记董红倜表示。
坚持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发展方向,聚焦打造新能源锂电材料、钛锆新材料、高端轮胎汽车零部件三大研发制造基地,规划建设了钛锆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绿色涂料、汽车零部件、氟基功能新材料、装备制造六大专业园区,加快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工业优势持续放大。
位于中站区的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获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第三批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园区、全国循环发展试点园区、省优秀产业集聚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智慧园区”建设试点等荣誉称号。
焦作市发力打造的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骨干企业都在中站区。除了六氟磷酸锂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多氟多的三元软包锂离子电池装机量位居国内第二、全省第一;焦作市和兴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性能导电炭黑,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焦作集越纳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导电浆产能,撑起国内半壁江山。
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多氟多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龙佰集团钛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成功入选省级产业研究院。
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基本形成了“电解质+电解液+添加剂+正负极材料+隔膜—新能源电池”“精钛矿—富钛料—四氯化钛—钛白粉”“钛白粉+树脂+助剂—绿色涂料”“富钛料—四氯化钛—海绵钛—钛合金”“锆矿—二氧化锆—功能陶瓷+金属锆”“动力电池+轮胎+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6条特色产业链。5年来累计引进项目197个,总投资531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70亿元。“投资到中站,啥事都好办”的品牌越叫越响。
以“三个一批”为抓手,推动项目滚动接续发展。3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8亿瓦时动力锂离子电池、4万吨环氧树脂等54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今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693.7亿元。
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以龙佰集团、多氟多、风神轮胎等超200亿元、50亿元企业为龙头,以奋安铝业、倍耐力等超10亿元企业为骨干,以中州炭素、开元化工等超亿元企业为基础,“雁阵式”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文旅崛起
太行风景有“钱景”
石头房间、水上餐厅、露天泳池、露营帐篷、网红秋千……抬眼望见青山绵延,尽享夏日美好时光。位于中站区龙翔街道的精品民宿周窑十八坊,即便是一晚上住宿费达1000多元,依然成为不少郑州青年人的网红打卡地。
对标焦作市打造高等级文旅目标,审视自身自然禀赋后,中站区依托南太行生态资源、红色文化优势、历史文化底蕴和煤文化根基等资源优势,创新探索实施产城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让生态“活起来”、文化“美起来”、产业“强起来”、旅游“旺起来”。
携手河南宿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高品质打造南太行龙翔山居民宿集群项目,涵盖周窑、栗井、十二会、赵庄4个行政村,包括民宿集群、温泉康养、艺术聚落、自然教育、综合游乐五大板块。
依托十二会村的焦作党政机关旧址、赵庄村的太行八英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设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党建+旅游+红色教育”品牌。
整合赵庄村辖区内在建的窄门峡谷、龙翔溪谷、云台溪谷等文旅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合力打造集户外拓展、休闲度假、生态采摘和红色研学等多产业于一体的赵庄窄门户外运动小镇。
南太行的秀美山水值得大做文章,丰富的工业遗产同样蕴含潜力。中站区依托工业遗址、废矿旧址,探索发展“工业+旅游”新业态,工业遗址游异军突起。
从荒芜凄凉的废弃厂房,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煤矿工业的“活化石”西大井又火了!在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临街景观墙以井下起伏的煤层为背景,墙上镶嵌着铁锹、洋镐、风钻、废旧的矿车车轮、电机齿轮等工业元素,老煤矿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焦作煤矿大罢工》《工人夜校》《矿嫂送温暖》等情景剧,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矿工生活,传承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红色革命精神。
城乡协同
美美与共换新颜
道路宽阔平坦,绿化带绿意盎然,路灯放射出柔和的光线,晚上驾车行驶在怡光路上,在外打拼多年的中站人刘铭惊喜不已:“想不到,家乡的路现在修得这么好!”
怡光路的改建、绿化、亮化“三部曲”,是中站区城乡协同发展交响曲中高亢的段落。
作为近百年来煤矿所在地和工业企业集中地,中站区的基础设施差多年来在焦作是出了名的。近年来,中站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全域规划、整体开发,以老带新、分步实施”的建设模式,城市更新正在成功破题,多年老城喜绽新颜。
以总投资500亿元的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十路三河三校三片区”建设,大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市转型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怡光北路、经三路大修已经完成,怡光南路和中南路改扩建、涟深河河道治理、焦作四中改造、李封综合邻里中心片区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
更加注重“里子工程”,累计投入11.98亿元,改造城市道路26.9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140公里,新改建雨污水管网48.1公里,建成投用中站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彻底解决了工业、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建成城市游园绿地、口袋公园23个,新增城市绿地200余万平方米、森林资源3.7万亩,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
高质量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焦作市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综合考核中获评唯一“优秀”位次。
“以前小区里全是煤球房,人都过不去,更别说车了。现在院里宽敞了,道路平整了,环境变美了,心情也跟着变好了。”在中站区李封街道向阳社区统建楼院,郭大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城市在焕新,乡村在变美。累计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4660个,南部村庄改水工程基本完成,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让村子更有活力。
民生至上
幸福指数节节升
“生活越来越便利,收入越来越高,作为一个中站人,现在真是活出自豪感了。”家住中站区李封街道怡光社区的王精忠感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站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发展成果。
居民的腰包鼓了,生活更滋润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22862元、13729元提高至2021年的33026元、20992元,年均分别增长7.6%、8.9%。
近年来,中站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医保、低保、助残、养老等民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建成投用城区公办幼儿园3所,率先完成市定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67%提高至97%。
纵深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站区人民医院病房楼建成投用、医技楼开工建设,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建成城乡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9处,托老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危房和城区D级危楼实现清零,五年来累计建成安置房5780套,安置搬迁群众2.05万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站区以北山治理、企业治污为抓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1年主要空气质量指标均居焦作市五城区第一位。
“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和保障民生。5年来,中站区民生支出累计达到35.35亿元,年均增长15.1%。我们摸清群众‘急难愁盼’,针对性地补齐民生短板,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中站区区长赵红兵说。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中站区正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姿态和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奋力“站”上新的高峰,交出更美的“中站答卷”。
- 标签:
- 中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