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提能力转作风践行新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徐宏星 崔鹏

2022-08-31 18:54:48

温县网红打卡地“子夏公园”。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去年以来,温县把准坐标方位,认清责任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铺就面向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温县将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加快推进‘一高带四高’,加大‘六大攻坚’力度,着力打造‘五张名片’,奋力开创温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温县县委书记杨磊说。

  奋勇争先开

  局之年交上出彩“成绩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又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尤其是汛情、疫情叠加冲击,温县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防汛防疫和灾后重建,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了第一步、见到了新气象。

  该县确立了“做精农业、做强工业、做优三产、做美城乡,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之乡、食品药品之都、太极文化之城、生态宜居之地、平安幸福之区”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六大攻坚”任务,建立了牵头抓总的“52100”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机制,迈出了现代化温县建设的坚实步伐。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6%,税收增长20.5%,税比达到80.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2项居全市第一位、3项居六县(市)第一位。先后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文化百强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示范县、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等38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继往开来

  稳中有进迎来发展好态势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一年。面对疫情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温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经济发展“全年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半年,温县预算收入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其中,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5亿元,增长7.2%,增幅位于六县(市)第2位;税收收入完成4.57亿元,增长9.4%,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0.9%,在六县(市)排名第1位。列入省重点项目17个、市重点项目32个,较去年分别增加8个、3个,项目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全县实施重点项目232个,较去年增加10个,省市县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为助推经济发展,温县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灵活运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手段,确保招商引资“不断链”。大咖国际产业园二期、福淼宜信智能设备等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签约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孕育了新的活力。上半年,全县新引进项目86个,总投资270亿元,其中包括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65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温县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精神,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创新实施“四雁工程”,扎实开展农村干部“四诺”行动,努力培养一支能力强、作风硬、口碑好的支部书记队伍;以产业优势特色鲜明、产村深度融合、带农增收效果显著为目标,大力发展乡土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积极选树农村优秀典型,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

  聚焦聚力

  推动县域经济提质提速

  年初以来,温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52100”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机制总抓手作用,聚焦聚力“五条战线”重点工作,加快温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力农业现代化,擦亮农字“四大招牌”。一是打造小麦种源强县。抢抓河南省打造国家种业实验室机遇,加强与高校沟通交流,对接谋划科研育种项目;发挥县农科所和45家种业企业优势,实施制种大县项目,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增产增收。二是做强“四大怀药”特色品牌。研发培育怀药新品种,打造四大怀药统购统销平台,推动“四大怀药”非遗申报,培育“药食同源”产业。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实施数字农业示范工程,加快小浪底、西霞院两大灌区配套工程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四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打造10个市级、30个县级亮点村;加快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大力开展村集体经济“削薄”行动,全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聚力高质量发展,打好工业提质“四张牌”。一是打好主导产业提质牌。加快建设超百亿的大咖国际食品产业园,扩大天香面业等18家重点食品企业规模,着力打造食品药品和装备制造两大超百亿级产业集群。二是打好传统产业转型牌。推动传统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实现绿色发展,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促进工业企业集聚高效发展。三是打好新兴产业培育牌。培育福淼智慧消防等8家新兴企业,依托凯诺电子、星迈科技等企业延长铝基覆铜板产业链条,建设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铝基覆铜板生产基地。四是打好科技创新牌。依托银港科技企业孵化器,巩固院(校)地科技合作成果;组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活动,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打造5家智能工厂(车间),培育15家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

  聚力高能级文旅,做好文旅文创“四篇文章”。一要做好项目建设文章。加强与张艺谋策划团队、知行文旅公司等合作,打造“印象·太极”沉浸式精品演艺;实施河南太极拳学院、非遗传承馆等项目,加快建设贯晨福田农场等文旅项目。二要做好太极品牌文章。加快创建“国家级太极拳文化生态保护区”,谋划推进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片区整体提升;推进太极拳标准化建设、理论研究和教育普及,大力发展太极拳线上培训教育产业。三要做好全域旅游文章。以创建陈家沟5A级景区等为抓手,将温县全域主动融入国际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谋划太极养生中心项目,积极争创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区、康养小镇以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要做好文旅产业文章。谋划实施温县环城水系改造提升及城区夜间经济文化旅游工程,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完善配套服务,发展民宿经济,今年重点打造25家太极拳精品民宿。

  聚力新型城镇化,实施城乡融合“四大工程”。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打造以陈家沟为核心的东部景城融合示范区、以开发区为核心的南部产城融合示范区和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的西部高效农业示范区,谋划实施以西部、北部为环线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加快建设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带,着力构建“一城三区两带”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二是实施城市提质。持续推进老城改造,高标准完成32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重点实施雨污管网建设、排水防涝等一批市政工程,扎实推进城区“断头路”畅通提质、主干道延伸、提质等工程,新建一批口袋公园,有序推进城东新区一期工程建设。三是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全城清洁”行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人工智能项目,打造集智能消防、科技安防等于一体的智慧城管系统。四是完善交通路网。加快推进沿黄、焦平、沁伊、焦唐4条过境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谋划实施公路物流港和综合交通岛2个交通服务项目;加快东环路改造、南环路建设项目;谋划推进沿黄旅游轻轨项目和贯晨民用通航小镇,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聚力高品质生活,办好社会民生“四件大事”。一是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今年计划实施5个校园宿舍改造、9个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加快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完成1个县级、2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千人以上村幸福院全覆盖。二是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化“四水同治”,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和沿黄生态廊道提质工程,开展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主要环境指标保持全市领先。三是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全力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六大行动”,做实县域“全科网格”,搭建“民呼必应”高效便民服务平台;扎实开展“六防六促”,全力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四是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完成主要河流河道疏浚、防洪工程加固和城区积水点改造,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完善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预案,全面提升温县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长风过隘口,奋斗正当时。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温县全体干部群众定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实干笃行,践行初心使命,奋力谱写温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温县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