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九重镇刘沟红薯“里外甜”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孟向东 曾倩
2024-10-17 10:25:25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曾倩 本报通讯员 李金杭
眼下正值红薯收获时节,10月12日,走进淅川县九重镇刘沟村,伴随着农机的轰鸣声,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1亩地能产7000斤红薯,1斤卖8毛,十多亩红薯一年收入5万多元。”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樊天枝兴奋地述说着种植红薯带来的好生活。
“过去的日子可不像现在这样好。”谈及以前,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焕玲说,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内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孩子,种田的收入没有保障。
为什么会想到发展红薯产业?王焕玲介绍:“咱们村多是丘陵地,排水方便,种出来的红薯品质好,人们称赞刘沟红薯里外都是甜的,吃起来不用剥皮。”2022年,王焕玲和村干部经多方考察并结合村情,决定带领村民重点发展红薯产业。
“种红薯真能挣钱?”“年纪大了哪有力气种红薯?”“种这么多红薯卖给谁?”……村民们一听说要发展红薯产业,质疑声不断。
“种植红薯周期短、产量高、储存方便,经济效益很可观。”村民大会上,王焕玲向大家保证,“大家放心种,遇到困难找党员,卖不出去的红薯村里出钱买,绝不让大家亏本。”为了打消村民疑虑,村干部、党员带头种植红薯,同时挨家挨户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村民刘德生靠驾驶农机一年能收入3万元,听到村里动员种红薯,没当回事。
“刘德生有机械,种起来省力,适合带头种植。”王焕玲把刘德生列为“重点对象”,她在刘德生干农活时主动帮忙,闲暇时上门给他分析红薯种植优势。刘德生心活了,尝试种植了十余亩红薯,当年便喜获丰收,挣了8万多元。
红薯种植初见成效,王焕玲和村里党员干部趁热打铁发动更多乡亲种红薯。为了给上岁数的村民提供便利,刘沟村成立了红薯种植“党员帮扶队”,帮种、帮管、帮收。为了让红薯卖个好价,村里还成立了红薯发展合作社,回收红薯,统一对外销售,也为村民兜底。
为了满足红薯产品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村里还引入了西瓜红、哈密等品种用作“商品薯”,又通过村集体控股、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了五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收购村民生产的“粉红薯”进行深加工。“把红薯细分,能更精确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也能让红薯实现最大价值。”王焕玲介绍,如今,刘沟村已形成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红薯产业发展模式。2023年,共带动600余户村民种植红薯2000余亩,户均增收近万元。
“路子走对了,村民接受了,最难的第一步算是成功迈出去了。接下来,我们将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红薯产业链条,打响‘刘沟红薯’品牌,让父老乡亲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望着眼前的丰收景象,王焕玲信心满满地说。
- 标签:
- 淅川县九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