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 实现由“局部净”变“全域美”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西平县农业农村局
2023-11-22 10:40:59
走进嫘祖故里西平,海棠园气势壮观,小洪河两岸水清岸绿,村庄社区干净整洁。
西平县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会议精神,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新创建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5个,完善提升“四美乡村”示范村30个,实现由“局部净”变“全域美”。
党建引领重参与
增强“主人翁”意识
西平县坚持党建引领,实行网格化管理,县领导包乡督导、乡干部包村指导、村干部包片负责,路长包路段清洁、园长包游园管护、塘长包坑塘经营,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专管之责。以村党支部为基础,党员干部主动带头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沟、清违建、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争先创优。通过党员活动日、召开村民大会、大喇叭、小音箱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号召群众主动清扫公共区域,自觉整治房前屋后、院内院外,群众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由老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先进群众代表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组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固定每周五为义务劳动日,在村组积极开展卫生清扫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自主开展大扫除,做到村村整治、家家行动、人人动手。
建章立制抓规范
聚力打造和美乡村
人居环境整治牵涉面广,垃圾、污水和“厕所革命”纷繁复杂,西平县建章立制抓规范,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培养文明卫生习惯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和路长、河长、塘长、网格长责任制,确保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聚焦“净”起来,全域清理垃圾、治理污水,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整治农村坑塘430个,完成河道生态治理55公里;聚焦“绿”起来,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见缝插绿,种植时令花草,打造了一批以樱花、连翘、芍药、海棠等为主的乡村道路,形成了一路一花、一路一景田园风光;聚焦“亮”起来,全县所有村庄主干道和文化广场实现照明设施全覆盖,让老百姓的安全感“看得见”;聚焦“美”起来,坚持修旧如旧,建设村史馆、老年公寓、家风家训馆、全家福展示墙,打造集古朴、现代、实用于一体的和美乡村。全县涌现出兰衣赵村、牛昌村、董桥村等近百个具有中原民居特色的示范村。
“高标准农田+”
扮靓乡村风景线
“河南小麦看优质,优质小麦看西平。”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刚播种不久的麦田已长出新绿。西平县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在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的同时,扮靓和美乡村田园风景线。
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西平县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做足“水田”文章、突出“人文”特色、打好“乡村”品牌、走稳“农旅”路线。利用老王坡刘店、顾庙、陶庄3个自然村闲置房屋、荒宅,建设民俗文化园、开办休闲农庄,打造具有历史、地域特点的旅游示范村,项目区顾庙村被评为“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与豫坡、棠河酒业合作,打造万亩有机高粱网红打卡基地。从建设种植基地,到农业休闲、乡村旅游,打造出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
西平县还通过疏通沟渠,实施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项目实施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助力文化振兴,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严格奖惩考核
强化结果运用
西平县持续暗访曝光,建立督导通报制度,全县10个人居环境督导组,一天一督导,三天一通报,发现问题当日交办,定期对督导问题整改“回头看”,形成问题闭环。强化考核机制。考核分月观摩考核和年终考核,对观摩评比排序前三名的分别奖励现金8万元、5万元、3万元,后三名的分别罚款8万元、5万元、3万元。
同时,西平县对连续两次观摩评比落后的乡镇街道,约谈乡镇主要领导;对在省市督导暗访、观摩考评中,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全县排序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督导组长进行约谈。对因工作不力、整治效果差的乡镇扣除当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得分,同时继续加大督导力度,并将考核结果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目前,西平县初步形成人有书香、家有果香、村有贤香、乡有花香、业有情香“一域飘五香”的美好家园建设目标。下一步,西平县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新模式,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西平,谱写新时代西平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供稿)
- 标签:
-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