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谭勇 董飞 于娇燕
2023-02-10 15:42:26
“这水质感觉比以前好了!”春节假期,常年在外的郑州工大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振波回到老家西平县,他惊喜地发现,老家的水比以前甘甜可口了。
赵振波的惊喜,源于南水北调供水效益的持续扩大。2022年12月27日,驻马店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PPP项目在西平县举行全线通水仪式,西平、上蔡、汝南、平舆四县喝上“丹江水”。
无独有偶。2022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安阳市西部调水工程试通水,惠及安阳市西部城乡百万人民。
“这两个项目建成通水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覆盖面新增1市5县(市),惠及区域达到11个省辖市市区、49个县(市)城区和101个乡镇,直接受益人口达到2800万人。”2月8日,省水利厅副厅长任强说。
“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工程要求高、移民数量多等诸多困难,16万库区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移民搬迁‘四年任务两年完成’。”任强说,“广大水利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体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历尽艰辛,攻克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难题,完成沙颍河渡槽、穿黄隧道等重大工程,建成干渠731公里、配套管线1048公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红旗渠精神新时代新内涵。”
南水北调移民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的一大壮举,是移民史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中,各级移民干部和广大移民群众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移民大搬迁的壮歌。
自库区移民搬迁至全省208个移民新村以来,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累计下达后期扶持结余资金和南水北调移民生产发展奖补资金10多亿元,加上政府产业基金、支农惠农资金、移民自筹资金及招商引资,助力移民生产发展。目前,各地美好移民村示范村项目已建设完成并初见成效,南阳市卧龙区杨营村、新郑市观沟村、荥阳市李山村、郏县马湾村、宝丰县马川村等村已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典范。
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为稳步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省水利厅持续弘扬红旗渠精神,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规范管理,保工程安全。我省不断健全南水北调运行管理制度,先后出台59项运管制度、3个规程标准和2个预算定额,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运管水平,并通过购买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强工程维修养护,强化工程运行监管,实施巡查监管“全覆盖”。对影响总干渠安全的249座水库和272处风险点,我省按照“一库一案”“一点一案”全面排查整治,压实防汛责任,落实“五预”措施,健全防洪责任体系,保证水毁项目修复进度,消除风险隐患。
精准调度,保供水安全。我省科学制订供水计划,完善水量调度机制,实施精准精确调度,确保调度年度间规划新增的城乡实现供水。以2021—2022调水年度(每年11月1日至次年10月31日)为例,该调水年度间新增的平顶山城区、南阳内乡、濮阳市全域、新乡南线县域实现供水目标。通过建立全省统筹的跨区域供水指标调整、水权交易、水量调度机制,截至2022年年底,我省南水北调水权交易水量达2.22亿立方米。
密切协作,保水质安全。省水利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全面落实《河南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规划实施方案,谋划实施一批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切实加强水质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987名,《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22年3月1日起也正式施行,确保水质安全,我省有了“多重保障”。
来自省水利厅的最新数据显示,通水至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供水521.85亿立方米,省内供水183.82亿立方米(含生态补水38.24亿立方米),供水水质始终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沿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生态补水让河湖生态显著改善,重现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我省谋划建设174座南水北调水厂、新建2000余公里供水管道、规划9座调蓄工程,最终形成以总干渠为纽带,以供水线路、生态补水河道为脉络,以调蓄水库为保障,辐射水厂及配套管网、河湖库网的供配水体系,增强南水北调来水丰枯调节能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谭勇 董飞 于娇燕)
- 标签:
- 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