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有温度 服务大局勇担当 ——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创新发展工作纪实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周青莎

2023-01-11 11:14:18

  新时代饱含新期待,新征程呼唤新作为。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胸怀大局、担当尽责,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向改革创新要活力,用规范管理促质效,以能力作风提升开创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智慧服务”赋能高质量司法

  “法官,眼看要开庭了,可我住的小区受疫情影响不便出门,怎么办?”2022年10月,金水区法院工作人员接到当事人赵某的电话,言语中满是焦急。

  经过法官协调和指导,赵某通过“河南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以线上审理的方式如期参加了庭审。

  在金水区法院,“把最优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

  该院利用“互联网+诉讼服务”服务审判执行工作,全面推广网上立案、网上法庭、电子送达等“智慧服务”,提高群众立案、应诉效率。开发12368AI数智坐席,通过“AI话务引流”“AI场景应答”“AI工单回填”等模式,实现人机交互式智能答复、流转,告别以往人工答复“占线”“回复慢”等困扰,有力提升了司法智能化服务水平,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2022年,金水区法院网上立案43197件、网上开庭21331次、网上调解32846件,结案率达97.1%。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金水区法院主要负责人说。

  “一站通办”践行便民利民

  在金水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有两个特别的窗口——执行初次接待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执行案件立案后,法官会在执行初次接待窗口,向申请人确定送达地址、了解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等案件关键信息、告知权利义务、提示执行风险等,帮助当事人下载智慧执行APP跟踪案件进展情况,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为案件尽快进入实质性工作环节奠定基础。

  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法院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法官,帮助当事人解决“不知怎么办”“不知哪里办”“办不了怎么办”等问题,让群众在诉讼过程中遇到困难随时有人帮、有人管。

  “小窗口办大事”,是金水区法院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效能,践行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

  该院积极打造“线下+线上”立体化诉讼服务体系,通过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终端、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多种渠道,对立案登记、材料接转、财产保全、调解速裁、信息查询、司法确认等诉讼服务实行程序化办理,努力做到“一站通办、一次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

  在优化流程上出真招、在服务细节上下功夫。2022年以来,该院不断完善民意沟通机制,从多元化纠纷解决、一站式诉讼服务、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等23个方面健全工作机制,对“立案—审判—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做出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办案全流程,畅通当事人与法官沟通渠道,促进纠纷快速高效化解。

  “实质化解”全力服务大局

  “感谢法庭帮我们要回这笔钱,这下企业能脱困了。”2022年8月的一天,拿到追要已久的质保金,某公司负责人激动不已。

  这是一起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施工企业因疫情影响资金周转困难,亟须要回质保金。金水区法院杨金法庭庭长多次沟通,从法、情、理多维度消除双方嫌隙,最终通过网上开庭,调处了两家公司的质保金退还纠纷。

  “出一纸判决容易,做到案结事了不易。”该庭长说,“审理涉企纠纷需慎之又慎,既要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要兼顾企业经营发展。”

  金水区法院始终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主动把审判工作融入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局。积极落实“万人助万企”常态化机制,走访企业,现场答疑解惑,提示法律风险点,为企业健康发展“把脉问诊”;建立涉企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开通涉企诉讼“绿色通道”;探索适用破产预重整程序,采取履约保函、不动产置换等措施,促进企业价值最大释放;与区工商联签约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联合成立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在压缩时间、降低成本、提升质效上同时发力。2022年,共审结涉企民商事案件27886件,平均审理天数36.27天,较2021年缩短11.47天。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金水区法院主要负责人表示,金水区法院全体干警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公正司法,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周青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