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的“数字护路工”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郭北晨 王若童

2025-08-07 15:09:24

  □本报记者 郭北晨 实习生 王若童

  巡检25公里高速公路需要多久?AI给出答案——14分钟。

  8月5日下午,一场短时强降雨突袭郑州,河南交投集团郑州分公司养护人员张森又绷紧了神经:“未来几天都有雨,得再去看看高速公路的状态。”

  以郑州刘江枢纽为起点,驾车沿连霍高速一路向西疾驰,仅14分钟就到达了郑州服务区。

  “速度那么快,路都看不清,咋巡检?”记者问。

  张森下车,指了指车顶的AI摄像头说:“放心,它可比咱看得清楚!”

  打开道路日常巡检管控云平台,刚跑过的路段信息已经同步上传,道路裂缝、抛洒物、坑槽、标线脱落等31条病害信息分等级清晰罗列,每一条均显示照片和位置。

  “位置信息误差能控制在厘米级,为我们后续处置提供了精准依据。”张森说,和传统人工相比,AI的巡检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去年,我省以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为骨干,谋划的“‘一轴一廊’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被列入国家支持范围。如今,我省智慧高速迎来首个“汛期大考”。

  在连霍高速郑州段行驶,沿途高边坡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智慧设备安装在道路两旁,让人安全感满满。过了巩义凤凰山隧道,就是仁存沟高架桥。养护人员王啸说,这是一处汛期重点巡查点位,以往桥梁养护依靠人海战术——养护人员每天巡查,专业机构定期检测。进入汛期后,巡查频率会更高。“但有些隐患藏在桥墩、支座和伸缩缝,人工检查难度很大。”

  今年6月,大桥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上线,可对桥梁的沉降、位移、应力等关键参数进行24小时不间断自动监测。“人防+技防,现在我们心里更有底了。”王啸说。

  问题隐患更清晰,如何保证根治到位?

  河南交投集团开发的“风险隐患一张图”指挥平台,无缝衔接风险识别—任务派发—处置执行—效果反馈—验收销号全流程,隐患一经上报,系统自动分级并推送至相应责任单位,处置进度实时在线追踪,超期自动预警。

  “这套智慧防汛体系,让看不见的风险变得清晰可见,让分散的责任形成管理闭环,让防汛工作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御。”河南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它不仅提升了应急效率,更重要的是构建起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以智慧设备为天眼、指挥平台为大脑、抢险力量为铁拳,我省高速公路“空天地”联动监测响应体系全面投入实战,正稳稳守护司乘平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