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能力,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史晓琪

2025-07-07 11:50:08

  □本报记者 史晓琪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包智勇,入职深圳某科技公司;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侯帅,加盟广东互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边缘端视觉算法开发,综合月收入达3万至5万元;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李鸿基,成功创办鸿孟剪辑娱乐新媒体工作室……在黄河科技学院,众多学子正满怀信心地踏上心仪赛道,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奋力奔跑、探索未来。

  “提升职业能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这不仅是黄河科技学院的育人目标,也是其为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与高质量就业需求而确立的就业愿景。

  如何系统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黄河科技学院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大学四年划分为“职业目标探索”“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目标实现”三个阶段,并据此构建了“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职业能力提升体系。

  “大一为职业目标探索期,侧重培育基础能力。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唤醒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自主意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思考规划未来方向。大二、大三为职业能力提升期,核心在于提升实践能力。学校特别将大二暑期设置为‘职业体验月’,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和市场一线,感知用人标准,提炼市场所需的通用能力。大四是职业目标实现期,侧重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就业实习、实践中接受单位和市场的检验,学校则根据学生反馈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支持、心理辅导、技能强化等个性化就业服务。”7月6日,黄河科技学院就业办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了这一培养路径的核心价值,“走好就业路的第一步,毕业生清晰的自我认知是关键和基础。”

  如何确保职业能力提升体系落地见效?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杨保成介绍,学校构建了由职业指导课教师、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组成的“三师”协同育人格局,形成了支撑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三大中心”联动服务机制,并搭建了助力学生职业目标实现的数字化平台,最终凝练成“三段三师三联一平台”(简称“3331”)大学生高质量职业发展支持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全方位、有效度、个性化的支撑。

  为实现学校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黄河科技学院以“真题实做”替代“纸上谈兵”。学校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将企业真实课题融入课程,用“产教共生”破解知行脱节难题;推行双导师制下的“校企共育”模式,使学生经过四年循序渐进的培养,最终达成“毕业即上岗”的能力进阶。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咬合,使“上手快、后劲足”成为用人单位对黄河科技学院学子的普遍评价。

  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到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获评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兵……黄河科技学院的毕业生们正活跃于各行各业,书写着精彩的人生篇章。助力每个人发掘潜能,成就更优秀的自己,这正是教育的深远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