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经开区:数字化转型“加速跑” 激活发展“新动能”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王涛 张涛一

2023-12-26 09:37:18

  □王涛 张涛一

  “双汇云商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设备数量1420台,累计推广企业2020家,平台用户达38148个;卫龙高端休闲食品智能制造工厂改造项目、利通液压年产5000万套流体连接件智能制造项目先后投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营业收入实现20%以上增长……

  在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数字化赋能转型升级的企业还有很多。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该区从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到工业互联网梯度推进、层层深化,全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迈入“快车道”。今年,漯河经开区成功创建河南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河南省首批国际食品合作园区、河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专班推进,数字化项目创新发展

  作为漯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漯河经开区立足优势产业,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政策赋能,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发挥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企业竞争新优势。

  高度重视,专班推进。该区设立“十大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指挥部,区级层面统一协调重大问题,专题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专项督促落实重要事项,全力推进数字化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该区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平台,设置园区综合管理系统、智慧招商、企业服务、能源管理、智能交通物联平台、智慧消防物联网平台等模块,聚焦“管理、服务、安全”等内容,一方面积极运用大数据解决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为区内企业提供数据和信息共享服务。

  制定政策,重点支持。强化财政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力度,优先对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项目,两化融合贯标,国家、省级服务型制造,5G场景应用等试点项目给予政策性倾斜。出台了《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近两年为区属企业落实各类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

  项目带动,突出效益。坚持项目为王,不断完善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库,梳理产业链关键节点、龙头骨干企业、重点研发机构,制定“一图谱六清单”,把数字化工作落实和体现到项目上,以项目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

  截至目前,漯河经开区共创建智能车间、智能工厂8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8家,290家企业已完成食品云上云工作。

  数字赋能,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2月21日,走进卫龙美味智能化仓库,50多辆智能AGV小车来回穿梭,在智能物流系统的控制下,把客户订单所需产品快速搬运到指定月台。“以前是‘人找货’,现在变成‘货找人’。”卫龙美味IT工程师赵士郎介绍,AGV小车通过共享数据,能够精准查询搬运货物,出货效率提升60%。

  卫龙美味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背后,是漯河经开区经年累月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和转型的结果。目前,该区正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主线,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强化数字经济赋能。

  围绕食品、液压科技、食品装备等优势产业,漯河经开区积极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实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提升产品质量和制造效率;鼓励大型企业建立“互联网+”供应链云平台,全力推进“主导产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三大行动,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

  今年11月初,漯河经开区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区又“上新”了,不动产登记自助设备进驻大厅后,数字化信息共享彻底打破时间限制,企业、群众获取不动产证明的时间和方式更加自由,真正实现“随时来、随时办”。近年来,漯河经开区推进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健全完善“数字经开”政务信息系统,加快与“数字漯河”政务服务体系的融会贯通,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智能化、社会治理精准化、行政管理协同化水平。

  同时,持续推进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大数据在线咨询呼叫服务中心,强化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扩大数据共享开放,不断完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电子证照服务及其他共性服务应用体系。推进知识产权、标准检测、安全生产、供应链信息等各类公共服务数字平台建设升级,优化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政务平台应用,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妥”。

  一个个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开启发展“加速度”,一项项数字化改革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漯河经开区借助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