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提升我省经济增长动能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于长立 杨玉敬
2023-03-04 17:10:48
□于长立 杨玉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是国民经济循环的根本性要求,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流通体系是包含交通、物流、商贸乃至金融、信用、信息等全要素全链条的现代化经济循环系统,其重要性如同人体各循环系统对生命的意义。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激活国家经济运行,打通国内国际大流通格局下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
目前,全省人民正担负着提振经济,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历史重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我国首个国家级流通领域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阐明了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方向、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注重供需衔接,畅通经济循环”,“打通经济循环卡点堵点”,“在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中融入新发展格局”。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和中部地区经济第一大省,应抢抓战略机遇,加快建立和完善包括交通物流、统一大市场、商贸流通、金融信用一体化的高效现代流通体系,以现代流通能力打造河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
一、依托高效的交通物流体系打造我省枢纽经济增长优势
我省地处中原腹地,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米”字形铁路网交错纵横,全国“十纵十横”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5个穿境而过,以郑州航空港为龙头的“铁公机海”四港联动、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迅猛,跨境电子商务郑州E贸易业务量全国领先,“买全球,卖全球”的中心正在形成,全国交通枢纽中心地位日益凸显。
物流运输是产业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率提升的助推器,我省要想尽快形成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动能并能高效释放,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交通区位优势,建立起自身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一是加快完善交通网络与产业园区、各级交易市场间统筹联动的物流基础设施,尽快形成布局科学、流通高效的交通运输及物流配送网络。二是加快交通物流数字化建设,打造统一共享的数智化管理平台和供应链服务平台,更好地优化商品及要素的供需对接,提升物流运输的组织化绿色化。三是着力打造以郑州为中心、其他市域协同配套、高水平多节点支撑的国际交通枢纽网络体系,确保都市圈、省内省际、国内国际交通贯通,以高效能的流通体系、高质量的流通服务吸引更多的枢纽偏好型产业及物流配送中心、交易市场的集聚化发展,以交通优势优化我省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形成我省颇具竞争力的枢纽经济发展态势。
二、依托建设城乡统一的大市场激活我省产业发展动力
市场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素及商品供需方对接的重要载体平台,更是各经营主体生存发展所依托的环境。统一大市场建设包含市场化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环境的优化,而城乡统一的大市场的构建是要建立城乡一体化、标准统一的市场运行制度和营商环境,这必将有利于包括制造业、流通业等产业以及农业在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和高质量发展。当前我省的城乡差距仍较为明显,城乡统一的大市场建设尚未充分实现,存在城乡间商品及要素流通效率不高等问题。
积极落实国家相关的制度法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统一大市场,加快我省城乡间各资源要素的顺畅流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在城乡间的一体化布局。一是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积极做好流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促进各级流通市场发展有序高效。二是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大市场的规则、标准和制度体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吸引更多外企在河南落地生根。三是全面提升市场的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利用好内陆口岸外向型枢纽体系,构建口岸经济产业生态区,如发展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建设口岸外向型物流产业园区,构建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总部经济等。
三、依托多元化商贸体系提升我省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
商贸体系主要对接消费终端,对繁荣市场、扩大消费、服务民生等起着纽带作用。在今年“提振经济、扩大内需”新要求的驱动下,建立高效顺畅的商贸流通体系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我省人口规模大,内需旺盛,但由于人均收入偏低,交通及物流等设施建设区域不均衡,高层次商贸平台相对较少,品牌产品数量不足,供应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存在消费向省外迁移现象等,影响到我省消费潜力的释放,造成消费规模与人口大省地位尚不匹配。
构建高效顺畅的多元化商贸体系,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商贸业态,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活力,提升消费拉动对社会经济增速的韧力。一是打造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流通体系。科学布局城乡商贸产业,打造以郑州为国际化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化消费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建造分级分层差异化、特色化的商贸圈,建立起优质高效产品供应链,形成既有引领消费走向,又兼顾日常消费便利需求的商业模式。二是探索建立区际物流统筹协调机制,顺畅各级市场间的商贸流通,带动全省新零售、新电商和消费圈的加速发展。三是强化市场主体功能,以市场为引擎,打造和培育具有河南地理标志的特色企业与知名品牌,提升服务的质量,以数字化赋能消费潜力的释放,建立和完善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四、依托现代化金融信用体系增强我省经济发展活力
金融是国民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全的金融信用体系对融通和运用社会资金、提升资金在产业与经济主体间的有效配置、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省城乡一体化的双向流通信用体系尚未完善,城乡间金融资本配置不均,县域资金流规模尚需提升,这必然会制约我省产业发展及商品供给能力和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而使我省经济增长活力受限。
构建现代化金融信用体系,强化流通领域金融有效供给和信用支撑保障,为我省经济保稳定、促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提升我省金融融入流通体系的深度。创新供应链金融,开发适合商贸流通业的金融产品,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两方面强化对流通型商贸企业的服务,扩大流通领域融资规模,提升金融对流通领域的支撑度。二是积极发展智慧金融。强化数字赋能,将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到金融服务中,可以更加便利流通中的资金结算,更有效地推进流通前后端、产品供需方的交易实施。三是提升现代流通体系的信用支撑能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信息共享的多部门信用联动管理机制,打通银企政多方协同的信用体系,强化信用监管,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信用保障。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办委托项目“河南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DWT058)。
- 标签:
- 河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