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 理性消费加速回归 即时零售“跑步进场”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孙静
2022-11-15 12:23:57
今年的“双11”,你购物了吗?
从最初的单身青年“节日”,到全民参与的“购物狂欢节”,经过14个年头的培育,“双11”已成为我国具有一定风向标意义的消费节点。每年此时,透过这一节点,总能观察到消费理念的变化、触摸到深层次的经济脉动。
从国潮风起到绿色环保,从吐槽“套路”到改变“玩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今年的消费者表现出了更强的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双11”的狂欢底色,似乎正在改写。
消费更趋理性
10月31日晚8时,“双11”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虽然有平台不断发出销售喜报,但消费者的反应平淡,而“退款”的话题却一度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吐槽,“双11”规则、套路越来越多,让人失去参与的欲望。
从2009年的成交额5200万元,到2021年的5403亿元,“双11”见证着居民消费的蓬勃生机。但随着“预售”“组队盖楼”“养猫”等各种游戏玩法的推出,享受优惠似乎越来越难,消费者也在逐渐回归理性。
今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021新青年时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新青年消费者在消费时更趋于理性,有58.6%的消费者选择“只买需要的”,购物时更看重性价比。
“当前,我国正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作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节点之一,‘双11’有必要调整玩法,由单纯的拼价格,转变到拼口碑、物流、售后等综合服务,以重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体现出其助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真正价值。”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
国潮绿色成热词
“我2012年‘双11’买的蜂花牌护发素,今天对比一看,10年了几乎没有涨价。”11月8日,郑州市民张女士在某社交平台跟帖说。
“双11”期间,“十年没涨价”商品引发网友热议,白象牌方便面、上海硫磺皂、蜂花牌洗护用品等经典国货成网友“表白”对象。
天猫数据显示,今年“双11”国潮国货表现不俗,10月31日开卖1小时,自然堂、花西子等国货美妆品牌成交额就接连破亿,紧追国际大牌;各地老字号产品也竞相发力,同仁堂、东阿阿胶等销量领先。
业内人士认为,“双11”大促销是一次国货实力的集中展示,尤其近年来,随着国货品牌更加注重创新,在产品品质、技术、品牌上持续赋能,更加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正在掀起新的消费热潮。
绿色环保也成为“双11”的热词。京东销售数据显示,绿色家电、绿色食品、节水商品等绿色商品在同类商品中的销售占比较往年提升。
即时零售异军突起
11月1日,南阳小伙李强通过美团下单从附近的商场购买耳机,40分钟左右就收到了货,“现在线下的商场、店面也都有‘双11’优惠活动,并且很快就能送到,这种购物体验更好”。
以“本地门店+即时配送”为组合拳的即时零售新模式,正凭借快、近、扎根本地等特征快速发展。今年7月,商务部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也首次提到了即时零售,并肯定了其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中发挥的作用。
今年的“双11”,即时零售表现出了强劲势头。10月30日到11月1日,美团“数码外卖”订单交易额同比增长13倍,其中六成订单来自90后年轻消费者。
苏宁易购数据则显示,“双11”期间,其河南区域包括家电及百货在内的外卖订单中,通信类商品订单量占比达73%,“除了点餐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通过即时零售的方式购买生活用品、家电家具等各类商品,以节约宝贵的时间。”河南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现代社会新型商业模式基础设施和城市配送服务网络的快速完善,以小时达、分钟达为特征的即时零售已经成为零售模式创新的新风口。”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表示。
艾瑞咨询一则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约为1.2万亿元。消费者有即时需求,零售企业及门店有增量需求,相比于传统的网购模式,即时零售对消费的拉动价值将加速凸显。(记者 孙静)
- 标签:
- 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