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技能兴乡村”系列报道 农家打工妹成了全国女劳模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韩春光

2022-05-17 09:50:53

徐秋萍在车间巡视。黄金峰 摄

  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聂海

  “徐主任,我们天天学习新技术,可俺老婆痴迷打麻将,我一说她,她住到闺女家,闺女反把我数落了一顿……”

  五一劳动节前,扶沟县昌茂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茂纺织)二车间内,50岁的李师傅向徐秋萍说起家务事儿。徐秋萍耐下心安慰李师傅后,大家又投入到新技术的学习中。

  车间里200多名职工,基本都是从外地返乡的,除了技术上一起探讨,无论谁有烦心事儿,都会和徐秋萍说。徐秋萍不仅是大家信任的车间主任,而且是大家的“心理医生”。

  徐秋萍2007年进入昌茂纺织,2020年成为全国劳模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如今是扶沟县总工会挂职副主席。在她的引领和带动下,2010年至今,昌茂纺织共培养出技术标兵216名,2人获“扶沟大工匠”、1人获“周口大工匠”称号。

  而在20多年前,她还是打工妹。“上初中时,我长跑、短跑、踢毽子都是第一,尽管身体素质好,但因为家庭条件不好,1999年我就到广东打工了。”徐秋萍说。

  2003年,她回家结婚,婆家条件也不好。在娘家资助下,丈夫家盖了两间房子作为结婚用房。但天有不测风云,她公爹因胰腺癌去世,看病时欠下外债,徐秋萍家又分了2万多元债务。无奈她和丈夫双双南下,挣钱还账。

  摆地摊、卖凉皮、卖肉夹馍、开小饭店……一场大风把刚辛辛苦苦挣的400多元钱刮得无影无踪。有了孩子后,她用背带背着孩子做生意,尝尽在外拼搏的酸甜苦辣,很渴望回老家务工挣钱。

  2007年,昌茂纺织在扶沟设厂招工,徐秋萍从南方赶回,这一年她26岁,在参加招工的人员中,数她年龄最大。

  第一批40多名员工,培训一个月后成为挡车工。培训期间,和十八九岁、手脚灵活的小姑娘相比,她显得有点手脚笨拙,于是下课后,她给自己加压,每天多练半个小时,反复练接断头、包粗纱,晚上在被窝里背诵理论知识。培训结业时,她取得实践理论双第一的好成绩,直接被任命为带班工长。

  进入车间后,她成为众多新员工的技术教练。3个月后,徐秋萍被破格提拔为一车间主任,由于她专心致志,全身投入,专业技能不断精进。她带领的车间,在与前纺、细纱、自络车间评比中每次都是第一。

  为培养技术工人,她采取集中授课和分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连续很长时间都是半夜才回家。她自费购买《棉纱技术知识》《挡车实用操作法》等书籍刻苦钻研,第一批培养出的68名技术骨干很快成为技术教练,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农民工培养成技术工。

  女工郭静静,36岁返乡进厂,练习接断头时手紧张得哆嗦,甚至分不清左右手。徐秋萍在她手上画上标记,空闲时跟她聊家庭父母孩子等情况,减轻她的压力。别人一天能练习成的五个步骤,徐秋萍分五天加班帮她练习,郭静静终于熟练掌握挡车技能。“是秋萍帮我人近四十又学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的愿望。”郭静静非常感激地说。

  为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2015年,昌茂纺织决定新建2万平方智能化纺纱车间,由徐秋萍任主任。从5月开工建设,到10月安装调试,2016年3月正式投产。全国同行业一年半才能投产的工程,由于他们合理设计工期,不顾冬天手脚冻伤,愣是把工期提前7个月,早生产3850吨棉纱,增加产值1.1亿元。

  “在企业,她的大多时间都是在培训车间工人,搞好管理,但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一年中她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0天,每天下午5点30分下班,晚上7点30分到8点交班,她必来巡视,常年如此。”昌茂纺织设备总工黄春辉说。

  昌茂二车间管理和技术维护人员共有14人,负责生产监管、设备维修、电力畅通、网络机台连接、运行状况监控、坏车设备的及时处理。徐秋萍紧凑安排分工,管理和技术维护人员都是一路小跑,增效益,提速度。让企业避开用电高峰,夜间开足马力生产,年节约电费300多万元。

  现在客户可以通过物联网信息化平台、手机APP,对企业棉纱的多项指标全程浏览。徐秋萍通过刻苦学习,记住实验室繁琐的数据,让客户可以直接下单到二车间,随时按需生产。徐秋萍和团队不断吸纳客户建议,促使工艺参数日趋合理。管理智能化、产品国际化已成昌茂纺织的亮点。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我们虽有库存,但在大家的努力下,今年销售和税收仍处于上升状态。近期多名返乡农民工进厂,我会尽快把他们培养成技术工人。车间现有207名工人,基本都拿到了技工等级证书,干劲儿很足!”徐秋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