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数实融合向“新”提质 激发转型发展新活力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郑研博

2025-08-11 13:22:21

  □郑研博

  走进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济源高新区”)的生产一线,AI质检员细致扫描钢材表面并精准喷涂标注瑕疵、直径0.016毫米的超微细金属丝从全自动拉拔机上快速拉出均匀缠绕在线轴上、云端平台正通过“智慧大脑”实时监测诊疗千里之外的水处理指标——济源高新区正以创新为笔,书写着新质生产力的变革篇章。

  数字赋能:铸就发展“强引擎”

  “近期,由我们牵头承担的‘钢铁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国家级),顺利通过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专家组验收,数智化已成为济源钢铁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8月8日,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源钢铁”)副总工程师贾红伟指着中控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说道。

  近年来,济源钢铁聚合国内顶尖数智化服务商,打通设计、生产、设备等全链条数据,实现了跨系统零壁垒协同。在废钢判级、产品检测等关键场景落地“AI+大数据”解决方案,构建了覆盖“冶炼—运维”全流程的智能工厂标准体系。

  数智化改造强力驱动产业升级,济源钢铁实现从建筑用钢到工业特钢的华丽转身,94%产能聚焦高端领域,引领产业链向“微笑曲线”顶端攀升,为其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优特钢生产企业加码赋能。

  创新引领:斩断技术“封锁线”

  “正是这样一根细丝,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让中国在半导体封装领域拥有了自己的‘硬核科技’。”8月8日,位于济源高新区的河南优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科轻触样品台介绍。

  键合线作为半导体封装的重要材料之一,是线材领域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的产品之一,被称为“线材皇冠上的明珠”。在过去,高端键合线长期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且供应受限。聚焦“卡脖子”难题,该公司联合国内多家高校科研团队,经过6年技术攻关,创新实现了线材可控精度±0.1微米、持续工作长度超过40万米的加工工艺,技术水平跻身国际先进阵营。

  技术突破淬炼硬核竞争力,优克电子的产品推动了键合线的国产替代,已广泛应用于5G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成为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在高端电子材料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业态融合:开拓市场“新蓝海”

  “这如同给水系统装上了‘动态心电监护仪’!”8月7日,位于济源高新区的河南水云踪智控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王亚伟说,在“水云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实时展示着全国600多家企业1000余套设备的运行状态。

  近年来,“水云踪”聚焦打造工业水处理“监测—预警—治理”全链路服务生态,依托母公司水处理剂产业基础,加强智能传感设备的创新研发和生产制造,年产水处理智能设备3000台、传感器8000支,通过“智能终端+云端平台”双轮驱动,持续推动工业水处理从“人防”转向“智防”转变。

  业态融合释放发展新活力,今年5月,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无机盐析出监测设备”,入选《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目录》。从产品生产商、设备制造商跃升为智慧水务服务商,“水云踪”正在万亿级的环保市场中不断开拓进阶之路。

  从传统工业基地到高新技术产业高地,济源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力推进智改数转赋能,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全力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济源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两高四着力’,立足开发区职能定位,全力抓好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