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工程”擦亮三张名片 ——新乡县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赵振杰 袁楠

2025-07-18 14:00:07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袁楠 本报通讯员 余晓建

  在大召营镇大召营村,让村民姜艳萍感慨的是村里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村貌如画一般,自己也学会了烙画手艺,吃上了“文化饭”;在翟坡镇寺王村,有了免费的助老食堂,80岁的王桂芹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聊家常……在新乡县,农村群众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几年农村生活变化确实大!”

  几年时间,让落后村变先进,让先进村更先进,新乡县怎么做到的?

  “我们主要做了四件事:选对带头人、鼓起钱袋子、推广新办法、弘扬好文化。”7月17日,新乡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火车跑得快,还要车头带。2020年,新乡县启动村级换届工作,庸者下,能者上,一大批能闯敢拼的基层组织带头人走马上任。在此基础上,新乡县实施“三名工程”,选出身边典型,跟“名书记”学方法、从“名村庄”找路径、与“名企业”搞合作,一股“跳起来摘桃子”的创优争先氛围在全县形成。目前,新乡县农村“三星”以上党支部占比已达64%,市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占比达20%。

  要发展,就要解决钱的问题。一方面,从县到乡,政府积极服务企业,让村民有地方轻松就业;另一方面,各村也在想办法壮大集体经济,抓住农村改革机遇,让资源变资产,积极办企业创品牌,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如今,新乡县9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有钱了怎么花?不能干部自己说了算,关键是让群众满意。

  村里路灯少,晚上出行不安全;电动车多,缺乏室外充电设施……每月必开的“月末例会”上,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村“两委”干部齐坐一堂,你一言我一语,凝聚成建设和美乡村的共识。仅去年以来,“月末例会”就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2000多个,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

  村子建设越来越好,村干部在群众面前的腰杆越来越直。

  每逢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许多村办起孝道文化大餐,请老人一起过节吃饺子,让好家风、好民风蔚然成风。县里通过“小院课堂”等形式,把讲台搬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街道社区,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深入人心。该县还利用群众喜欢戏曲、歌舞等传统文化的优势,一年一主题,策划全县层面的大型文娱活动,一场又一场赛事掀起群众大联欢。

  治理高效,县域经济也迈上新台阶。新乡县GDP在5年间增长超100亿元,去年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稳居新乡市8县(市)第一。新乡县还被确定为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河南省乡村建设示范县、全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制型先导区。

  党建好、乡村好、民营经济好,正成为新乡县越来越亮的三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