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范晓伟

2022-07-20 13:30:28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近年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当前职业教育学科交叉、理实并重、产教融合的重要特点,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跨界、四融合”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的总体框架设计是根据现代职业教育属性与特征,基于“产业、企业、职业、专业、就业”的“五业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主体跨界、需求融合,标准跨界、德技融合,领域跨界、知行融合,角色跨界、文化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高质量就业的目的。

  一、主体跨界、需求融合,明确职业教育实施路径

  多主体跨界构筑职教平台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学校办学格局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校、政、行、企)跨界,多元主体协同构筑科研、育人平台,产业链资源融合到教育链,延伸职业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增强学界与业界的紧密联系,实现产业需求与教育需求相融合,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牵头组建河南省化工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历经16年,现有集团成员单位116家,主要由河南省内大型化工与医药类企业、科研院所、本科院校和中高职院校组成,成为河南省化工、医药领域省级骨干职教集团。学校以此为引领,与集团内部企业加强联系,构筑校企合作平台,增强育人职能。学校化学工程学院与中国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三门峡市陕州区人民政府、陕州产业集聚区联合建立陕州产业学院,探索“政—区—行—校—企”多主体共建产业学院新模式;商学院与开封市祥符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校—政”协同育人新模式。

  二、标准跨界、德技融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相融合,把岗位用人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按岗位和技术领域设置专业,对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进行跨界融合,形成多维度人才评价标准,实现职业教育特定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工程学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实施“岗位定向、专班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与实训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零距离”、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依托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优势,引入国际范式《悉尼协议》工程专业建设标准,重构设计“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上层可互选”的应用化工技术课程体系,将化工领域“1+X”证书内涵有效衔接,形成跨界、融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

  两年来,在“跨界融合”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发明杯”等创新创业竞赛获奖60余项;学生平均就业率均达98%以上,实现对口就业、高质量就业、稳定就业。

  三、领域跨界、知行融合,贯通职业教育社会需求

  通过工作领域跨界“1234”工程,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生产、研究等领域跨界,知识与技能学习相融合,达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现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全面发展育人目标。

  学校各专业实施“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取得卓著育人成效。医药学院与河南健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迪怡疗护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在校设立企业奖学金,学校在企业设立驻企工作站和企业实践基地,同时校企双方在科研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建筑工程学院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承办2021年河南省“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省级师资培训,与河南建业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共同承办了“钢筋工(中级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等。以此模式,学校先后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设订单培养21个班次,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稳定实训就业基地,毕业生被中国石化、诺立昂、河南能化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优先录用。

  四、角色跨界、文化融合,优化职业教育育人环境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需要双师特征职教团队和独特的职业育人环境。校企之间通过“互聘互用、兼职兼薪”促进人员交流,实现角色跨界;引入企业场景、文化进校园,打造具有校企双重特征的育人环境,实现文化融合。

  在“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框架下,学校各专业教师每年走出校园进企业,从专业知识传播者变为企业技术问题的研究者、岗位业务的指导者;企业能工巧匠、大师傅聘请进校园,从技术技能的操作者变成了技能经验的传授者、职业素养的引领者、行业文化的传承者。学校也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生产文化进校园,通过建设现代化工认知体验中心、化工产业科普基地、现代生产安全体验中心等基地,让学生在校内提早适应企业文化,达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目的,实现文化融合。医药学院2020年邀请“中药加工炮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改莲、朱彦峰来校传艺。学校应用化工技术教师团队2021年被评选为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河南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目前,“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化工、医药、护理、信息、管理类等专业群进行探索,同时,省内外13所高校也撷取培养模式中的理念、模式、路径等进行实践,均取得不俗实绩。如山东省淄博职业技术学院在主体跨界、需求融合等方面开展了校企合作模式,与山东金诚石化集团和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深入合作,促进了国家级专业群建设;潍坊职业学院采用该模式开展了“校、政、企”合作模式,先后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国家级职教集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四跨界、四融合”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创新,更加精准和高效地优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助推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提升,为中原和国家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该项目为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项目(2019SJGLX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