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推进供给侧改革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赵同增 刘吉磊
2022-12-29 11:57:2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日前,记者走进省部共建高校河南师范大学,探访该校的新思路、新做法。
“河南师范大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个人潜能,在人才培养供给侧为广大学生提供充足、多元、可获得、可选择的专业、课程、教师等优质资源要素。”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宗敏说,为此,河南师范大学基于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从专业、课程、教师“三大要素”入手,展开了一场锻强人才培养供给侧、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综合改革。
成立并依托学生中心,以“专业为学生而办”的理念重塑大学生专业转换制度,赋予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权,推动学院“为专业生存而战”。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全方位服务和指导学生专业转换和专业分流;建立“转出无限制、转入有条件”的转换专业机制,允许学生多次自主选择;完善主辅修管理制度,允许学生同时修读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元化发展的机会;实施大类招生、分段培养模式,探索实施书院制育人模式;以质量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分类为抓手,整体推动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成立并依托课程中心,以“课程为学生而开”的理念深化学分制,赋予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权,推动专业“为课程生存而战”。通过“课程超市”“学分互认”等手段,破除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制度壁垒;引入课程竞争机制,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建立课程准入、考核、预警、退出制度,探索教考分离,提高课程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加大课程建设投入,为学生供给科学合理、优质充足的课程资源。
成立并依托教师中心,以“教师因学生而在”的理念重建教师考核评聘制度,赋予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权,推动教师“为自身生存而战”。聘请国内外一流师资来校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促进优秀教师资源共享;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智慧化教学改革,打造一支机制多样、身份多元、评价多维、质量一流的教师队伍;建立规范与激励融合的教师管理机制,实施“优课优酬”,引导教师潜心教学;试点实施以首席项目负责人(PI)为核心的人才队伍配置模式,PI实行独立实验室制度,享有充分的科研自主权、用人自主权、经费自主权。
河南师范大学还分别从广受关注的科研经费、项目培育、赋权改革等方面充分放权,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从而将更多的科研优势和学术资源转化为教学优势和教学资源,以研促教、以研优教,培育形成更多的“金专业”“金学科”“金课程”“金教师”。
此外,河南师范大学按照定位准确、结构优化、方向凝练、特色鲜明、梯次推进的原则,构建了省部、厅级和学校三级智库平台建设体系,近年来新增省部级以上平台43个,并以平台为依托形成了“教师+学生”组合研究队伍,让平台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第二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王宗敏说,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是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河南师范大学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要素领域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目标,从提高供给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加快推进“两室一院一装置”的“双一流”创建步伐,同时围绕“双一流”创建优化学科学院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进行到底。(记者 赵同增 本报通讯员 刘吉磊)
- 标签:
- 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