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巨变筑名城 魅力唐河起高峰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孟向东 司马连竹 左力

2022-09-06 14:07:42

现代宜居城区。图片由张旭摄

  行走在美观大气的唐河县五里河大桥上,两岸是色彩缤纷、环境优美的湿地公园,远眺四周,拔地而起的建筑群正在刷新城市天际线。在这初秋时节,中州名城唐河呈现出一派生态宜居、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唐河是革命老区、中原粮仓,也是传统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十年来,唐河紧盯省、市战略发展部署,在城市提质更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克难攻坚、善作善为,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开创出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145万唐河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抖擞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打造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先行区、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现代化中等城市‘四大发展定位’,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奋力冲刺全省20强。”唐河县委书记贺迎表示。

  打造现代农业强县

  唐河地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工程粮食核心产区,全县耕地面积250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344万亩以上,总产27亿斤以上,居全国50强、全省第一。

  唐河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历程,就是我国农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在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唐河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生产政治责任,坚持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

  该县先后投入资金近30亿元,通过土地整理、空心村整治新增耕地15万亩;投入资金近20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7万亩,在建面积25万亩,占总耕地的64.8%,新增耕地和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均居全市第一。

  据唐河县农业部门数据,2022年,唐河小麦种植面积215.1万亩,单产504.6公斤,总产21.7亿斤,亩均单产和总产创历史新高。

  在确保主粮生产的前提下,唐河不断加快推进绿色、高效农业生产实现转型,先后创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红薯、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拥有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13个,认证面积113万亩;充分利用农机装备和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粮食高效生产,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新技术、新品种入户率9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发展有机小麦基地11个,总面积20.5万亩,目前全县托管土地196万亩,土地托管率超过75%,全面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如今,“唐河红薯”“唐河西瓜”“唐河绿米”已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唐河县还先后摘得国家超级产粮大县、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县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

  聚力“一环五区”联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唐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载体的改造升级,城镇面貌的发展日新月异。

  38公里城市外环快速路一举拉大城市框架,澧水大桥、万亩湿地公园扮美唐河两岸,河西新城开发、新县医院项目、城市污水管道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县域居民生活品质……说起唐河县城这十年来的变化,每个唐河人都如数家珍。

  近年来,唐河县对照市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在老城区改造、新城提质和生态宜居环境打造方面下大力气,再次掀起城市建设新高潮。

  近三年来,唐河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通过争取政策性资金、专项债、PPP等融资方式,先后投入城建资金78.4亿元。当前,该县聚焦“宛唐一体化”目标,邀请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专家,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城乡总体规划、重要区域城市设计、城市综合管廊等33项规划,城区发展框架由“一河三区”拓展为“一环五区”,规划区面积由42平方公里扩展至65平方公里。

  其中,唐河将在新城区建设上实施重点攻坚。今年将加快行政文化区“两横三纵”道路工程,实施重点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项目和凤栖湖、北辰公园二期等水系景观建设,形成以行政文化区为重点、五区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

  以生态优先为底色,唐河持续打造文化魅力之城。持续实施“一河两岸”改造提升工程,修复城东、城西2个生态水系和5个生态湖泊,高标准打造38公里外环生态廊道、10公里滨河生态步道长廊,建成友兰国家级湿地公园、北辰万亩湿地公园等公园游园36个。打造革命纪念馆、友兰纪念馆等“十五馆一院”,恢复“南泉流韵”“竹林晚翠”等一批古迹景观,建成滨河路、解放路历史文化街区,争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另外,唐河抢抓南阳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一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唐河复航、方枣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被确定为省级区域物流枢纽。

  擦亮农村改革“三张名片”

  2019年5月,唐河县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三变”改革,将各类资源整合量化股份,以股份为纽带将集体和群众连接起来,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集体和群众收入。

  谈及“三变”改革的初衷,唐河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改革是为了有效破解“农村经营体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村发展面临深层次制约、农业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等四个方面困局。

  在探索农村改革的路上,唐河不断创新思路。今年,该县统筹开展了2022年上半年“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暨“五星”支部创建“大比武”活动。

  贺迎表示,今后,他们将把“五星”支部创建与党支部书记“大比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筑牢乡村基层治理根基,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探索“跨村联建”新机制,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发展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确保在推进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2020年以来,唐河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积极开展城镇困难群体解困脱困工程。

  唐河县在南阳市率先启动了城镇困难群体解困脱困工程,形成了以“两有四保障”(困难居民有吃、有穿,就医、就学、就业、住房有保障)为核心的解困脱困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唐河县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对认定的城镇困难职工居民394户、1064人,发放临时救助生活补助费3.6万元,对140名困难家庭在校学生发放助学金8万余元,对45户困难无房家庭发放租房补贴6.1万元,公益性岗位安置14人,并根据需求提供小额贷款、技能培训等帮助,城镇困难职工居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站在新时代起点上,唐河将勇担重任、争先出彩。贺迎表示,全县将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围绕“冲刺全省20强,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目标,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唐河新征程。